化骨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化骨丹又名卜芥,中药材名。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茎。[1]
全年均可采收。功能主治为:解毒退热,消肿散结。
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
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2]
药品名称卜芥,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广东万年青、山芋、小虫芋、虎耳芋、狼毒、尖尾凤、野山芋、假海芋、老虎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大虫芋、狗神芋、姑婆芋。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收。
性味归经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微苦,大寒,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退热,消肿散结。治钩端螺旋体病,毒蛇咬伤,瘰疬,一切肿毒初起。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3]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肉质。茎高可达1米余。
叶互生,阔卵形,长15~40厘米,宽10~18厘米,先端渐尖,
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上面暗绿色,下面亮绿色;
叶柄肉质,浓绿色,长30~90厘米,柄下部两侧扩展成鞘状。
肉穗花序单生;花小形,黄白色,单性同株;佛焰苞肉质,长15~30厘米,
管长5~10厘米,上部狭舟形,边包旋,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雄花在上部,
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浆果淡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药材性状
显微鉴定:粉末: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8-51vm,棱角较平截或稍尖。
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28-97?m。
环纹导管直径23-72?m。4、淀粉粒单粒长卵形、肾形或类圆形,
直径4-17v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另可见木栓细胞、棕色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品1~2两,须炮制,宜煎2小时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捣敷。
药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在注蛇毒前30min给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
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和争环蛇毒的中毒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保护率分别为85.7%、80%和30%;但对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无保护作用。
产难还发现,氯化钠(NaC1)对眼镜蛇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说明盐炒炮制品用于蛇伤的传统经验有一定科学性。
注意事项
生品有大毒,禁作内服。内服需经炮制且不可过量。
外用宜慎,因本吕外敷有致泡作用。
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起失明。
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目录
参考来源
- ↑ 卜芥_中药材卜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卜芥泡水喝功效_食用.,中药材
- ↑ (广西药植名录) - ,豆丁网
- ↑ 四川常用中草药_图书标签_,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