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疮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包疮叶 |
中文学名:包疮叶 拉丁学名:Maesa indica (Roxb.) A. DC. 别 称:大白饭果、小姑娘茶(云南), 甲满(云南傣族语译音),千年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报春花目 科:紫金牛科 亚 科:杜茎山亚科 属:杜茎山属 组:杜茎山组 |
包疮叶(学名:Maesa indica),为紫金牛科杜茎山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1]
包疮叶形态特征
大灌木,高1-3米,稀达5米;分枝多,外倾,无毛,幼时具深沟槽, 包疮叶以后变圆柱形,具纵条纹,有密且突起的皮孔,老时则不明显。
叶片坚纸质至近革质,卵形至广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急尖,突然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长8-17 (-21) 厘米,宽5-9 (-11) 厘米,边缘具波状齿或疏细齿或粗齿,两面无毛,叶面中脉微凹,侧脉12对,微隆起,背面脉隆起,细脉不甚明显,具明显地脉状腺条纹;叶柄长1-2.5 (-4) 厘米。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常仅于基部分枝,腋生及近顶生,长3-5厘米,几无毛或无毛;苞片三角状卵形或近披针形,无毛;花梗长1-2毫米,无毛;小苞片广卵形,紧贴花萼基部;花长约2毫米,萼片广卵形,较萼管长或近等长,具疏缘毛,无腺点;花冠白色或淡黄绿色,钟状,长约2毫米,具不明显的脉状腺条纹,裂片与花冠管等长或略长,广卵形,顶端圆形,边缘微波状;雄蕊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管中部,内藏;花丝较花药略长或近等长;花药圆形,无腺点;雌蕊不超过雄蕊,柱头微裂。果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具纵行肋纹;宿存萼包果顶部。
花期4-5月,果期9-11月或4-7月。
包疮叶生长环境
海拔500-2000米的山间疏、密林下,山坡、沟底荫湿处,有时亦见于阳处。
包疮叶分布范围
包疮叶主要价值
全株可入药,性凉,味苦,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配伍);叶捣碎敷疮,在印度用作毒鱼;有的记载果可食。
包疮叶本种提示
本种叶形变化较大,与金珠柳 (M. montana A. DC.) 十分相近,但本种小枝幼时具深沟槽,密被皮孔,无毛,叶背具密且明显的脉状腺条纹,花序几无毛或无毛,而分布亦偏南及西南;二者若在同一个地区出现时,本种则常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C. Mez 和 J. Pitard在其检索表中,把本种的花序、小枝均作有毛对待,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