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馬蜂窩網 的圖片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英語:King's College, Cambridge),又名英王學院,始建於1441年,是劍橋大學的一所學院。

學院始建於1441年,由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建立。他的原始設計是節儉的,但從1445年起學院的建造目的轉變為彰顯王室的地位,因此學院的建築規模變得非常宏偉。在學院建造過程中,由一位院長和70位院士負責監督,建築占據了劍橋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使得很多街道被迫關閉。該學院擁有一系列的封建特權,而這些特權都是由國王賦予的。

國王學院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1441年,現在屬於劍橋大學的老校區,而從1443年開始學院採取了一個更加宏大的計劃。學院創始人威爾於1448年詳細的描述了該計劃要建造一座宏偉的庭院,並在庭院的一側建造一座禮拜堂。但十年後,玫瑰戰爭開始,亨利六世面臨財政危機,而此時禮拜堂的東側建造了60英尺,而西側只建造了8英尺。建築工程直至1508年亨利七世獲勝結束戰爭而繼續開始建造禮拜堂的屋頂。禮拜堂內部的建造直至1544年在亨利八世的幫助下才完工。

學院的禮拜堂是哥特式建築,建造分三個時期,建造時間約為100年(1446 - 1531年)。禮拜堂採用色彩玻璃作窗,上面由彼得·魯本斯繪有畫作「在禱告的賢士」。學院禮拜堂既是做禮拜的場所,又是舉行音樂會和學院活動的場所。禮拜堂也是劍橋的標誌,出現在市議會的標誌中。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