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劉良璧

增加 10,0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劉良璧'''(1684年~1764年),字省齋,清湖南衡陽人,清朝官員。
雍正二年進士,歷任連江縣知縣、諸羅縣知縣、龍溪縣官員、漳州海防同知、臺灣知府、代理福建分巡台灣道、分巡臺灣,道乾隆十二年(1747年)補興泉永道。後以老告歸,卒於家。
==生平==
[[File:劉良璧.jpg|thumb|right|
[http://www.juzhenxuan.com/upLoad/news/month_1807/201807221652326944.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A%89%E8%89%AF%E7%92%A7%E7%9B%B8%E7%89%87&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tbm=isch&source=iu&ictx=1&fir=wJQBlKhMdDQceM%253A%252CfNwSXLcBWU-BzM%252C_&vet=1&usg=AI4_-kSYfbp0iLqZk7MyOXblI8VKePckXQ&sa=X&ved=2ahUKEwj_nZj__aTkAhXhGKYKHbrKCA4Q9QEwB3oECAkQGw#imgrc=vZSsHoCTUazBtM:&vet=1] ]]
 
===臺灣道任內主修臺灣府志,並撰〈海東書院學規〉===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雍正五年(1727~1730年任諸羅縣知縣。)由連江縣知縣轉諸羅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調龍溪縣,乾隆二年(1737年)由漳州海防同知陞任臺灣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暫代理福建分巡臺灣道。乾隆五年(1740年)因積極調停處理泉漳械鬥頗有功績,正式任分巡臺灣道。任滿以丁憂去職離臺。
在臺任期合計近10年,臺灣道任內主修臺灣府志。有詩文散見臺灣府志,「劉志、藝文」收有任諸羅令時所撰之〈紅毛城記〉,巡道任內捐俸倡修海東書院,並撰〈海東書院學規〉,允為重要文學文獻。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費時半年餘,學界稱為「劉志」===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乾隆五年 (1740年),臺灣舉人[[陳邦傑]]等人呈請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重修臺灣府志。前此臺灣府志之編纂已有[[蔣毓英]](1685)、[[高拱乾]](1695)、[[周元文]](1712)等人之主修或重修,不過,自周志迄此近30年,臺灣之開墾情形及社會變化極大,亦有[[朱一貴]]起事等重大事件,皆不及備載,重修實有必要。
劉良璧遂與臺灣知府[[錢洙]](生年不詳,號恪齋,清浙江嘉興人,廕生,1740~1742年任臺灣知府,以疾卒於任。)延攬在地士紳耆宿共同纂修,有舉人[[陳輝]]任分輯,貢生[[施士安]]任監刻,1740年10月起,迄1741年5月完成,費時半年餘,學界稱為「劉志」。 臺灣自入清即屬於福建省,但各志皆未冠福建逕稱臺灣府志,冠名福建,也是「劉志」特色。
 
'''劉良璧''' ===詩作37首,收入《臺灣詩薈》,合為一卷,題名《陳旭初先生詩集》===陳輝 (生卒年不詳) [[表 |字]]'''省齋''' 旭初,號明之 [[湖南]][[衡陽]] 臺灣縣 ,[[清朝]]官員。[[雍正]]二 。1738 進士 舉人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分輯及[[ 連江縣魯鼎梅]][[知 《重修臺灣 ]]、[[諸羅 志》編纂。詩作則散見府志及各地 ]]知縣、龍溪縣官員、漳州[[海防同知]]、[[ 志,連雅堂輯其詩37首,收入《 臺灣 知府]]、代理[詩薈》,合為一卷,題名《陳旭初先生詩集》,其中最著名者為〈買米〉一詩,有強烈的現實批判,號稱米鄉的臺陽地,卻讓窮廬寒士過得三餐不繼,「米賤揚糠粃,米貴懸杵臼。三炊雖舉火,茹草兼飯糗。」一切都緣由有人囤積居奇漁利造成的。<ref>[ http://ikm.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klg&task=ddetail&id=59&Itemid=238 小事典> 劉良璧任 福建分巡 灣道,主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舉人陳輝等任分輯]]、 </ref> ===余從各處摭之,計得三十有七首,大都閒居游覽之作===故誌中頗載其詩。余從各處摭之,計得三十有七首,大都閒居游覽之作。 小齋云:『僻處心常靜,幽棲意自閒。種花 隙地,閉戶似深山。日湧濃煙裏,風搖積翠間。不須尋酒伴,獨坐亦開顏』。 寧靖王宅云:『間關投絕域,遺廟海之濱。古殿山雲暮,空階野草春。鴟鴞啼向客,杜宇咽迎人。獨立千秋節,英風起白蘋』。鹿耳門夜泊云:『冷雨滄江上,移舟泊海門。清歌聞戍客,短笛隱漁村。水闊潮千頃,天空月一痕。搖搖游子意,歸夢憶家園』。再泊月眉灣(俗稱隙仔,在鹿耳門前,北風可泊舟)云:『鹿耳門前幾溯洄,月眉灣作避風 。舟師不畏東流急,喚得輕舠載酒來』。 泊澎湖西嶼云:『海中青嶼裏,一片帶春煙。水上浮奇石,天涯泛小船。波迴蒼靄外,村在白沙邊。客棹經過處,懷人意惘然』。渡安平云:『碧流春色海天寬,島嶼蒼茫雨後看。半棹斜翻雲影碎,片帆遙送浪花殘。沙浮曲岸漁人宅,樹隱孤村戰將壇。曾是昔年歌舞地,空城寂寞暮煙寒』。 春日遊海會寺云:『翠竹青榕小徑通,招提舊是館娃宮。曇花冷對妝樓月,貝葉寒生舞殿風。野色蒼茫留院落,溪煙黯澹入簾櫳。尋春莫問歡娛事,霸業興亡總是空』。龍湖巖云:『野竹迷離翠作垣,微茫山色古雲門。煙侵晚岫通幽徑,水隔寒堤接遠村。曲檻留陰閒睡鹿,疏鐘倚月冷啼猿。昔年曾得游中趣,依舊湖光瀲灩存』。 赤崁城云:『鹿耳鯤身島嶼連,雲光海色雨晴天。江帆曉渡波中影,市井寒炊竹外煙。山似畫屏常染黛,水如冰鏡日磨鮮。憑高得趣閒瞻眺,萬里鄉關一望懸』。二贊行溪云:『竹橋平野路,春水漲清溪。風靜平沙闊,煙籠遠樹低。青蕪喧海燕,碧岸叫村雞。為語南游客,應知慎馬蹄』。 二贊行橋云:『竹橋雙渡漲西流,草綠煙濃拂岸頭。馬足欲前還又卻,數 春水冷於秋』。 半路竹莊云:『客舍春郊裏,陰陰翠竹園。衝煙聞犬吠,隔樹見鶯喧。草綠疑無路,雲深又一村。行行車馬過,從此近仙源』(地近前窩仙堂)。 五里林云:『五里林間路,長堤繞碧流。落花春徑寂,芳草晚園幽。鷺宿依斜岸,鳧啼近小洲。綠陰行過處,客邸在溪頭』。小店仔夜宿云:『塵途未整遠行裝,夜息還同客異鄉。一盞寒燈吟落拓,三更旅舍話淒涼。茅簷夢破芙蓉日,竹榻思侵荻葦霜。曉起雞聲咿喔處,數村煙水畫蒼蒼』。曉發小店仔云:『碧草橫塘露未消,計程煙水望中遙。數聲雞犬當山店,十里園林近野橋。人在石廚炊火起,客臨茅屋酒簾飄。匆匆行李隨青犢,度竹穿榕看採樵』。渡菅林潭云:『溶溶潭水碧無垠,兩岸蒼煙鎖白蘋。山影遠涵波色翠,雲光斜映浪花新。一肩行李臨流客,半棹歌聲喚渡人。欲向前村暫棲息,酒簾風起綠楊津』。依仁道中云:『踽踽行來望翠微,晚風吹度拂征衣。檨林斜影迷樵徑,竹塢繁陰引釣磯。路轉紆迴溪鳥散,山橫黯淡野人歸。鄉村擾擾何時靖,萬馬頻嘶未解圍』(時王師十萬進討)。 鳳山春眺云:『滿山春樹鳳毛張,石潤嵐寒接大荒。翠竹低橫三社遠(鳳山居民分為三莊),黃沙倒接一溪長(山近淡水溪)。猿啼雨外空雲岫,鷺宿煙中靜野塘。畫意誰知從此得,可堪登眺暫相將』。鳳山 、補 中云:『鳳嶺崎嶇道,游人躡屐行。躋雲穿樹隙,踏石越浮坪。野鳥半知類,山花不識名。登臨望無極,莽莽色縱橫』。過埤頭店云:『遙遙行李向溪東,待渡埤頭一徑通。邸舍人歌春樹外,征車牛逐暮雲中。沙連淡水村村竹,路近新園處處菘。橋畔酒家旗影動,憐他少婦倚微風』。宿放社口云:『十里荒荊路欲迷,停車小住傍巖棲。山當傀儡煙常冷,地接琉球月更低。蠻曲偏驚春夜裏,漁燈散點海涯西。行人到此渾無寐,夢斷詩成聽曉雞』。? 溪云:『蘆漪人欲渡,幾曲? 興溪。淺沚飛沙鳥,深蓬叫野雞。嵐橫卑濕地,路入水雲蹊。應是極南處,村遙草露迷』。東港渡云:『斜帆臨野渡,水漲海涯東。草色連長岸,嵐煙聚短蓬。山山春雨霽,樹樹夕陽紅。欲向津頭問,桃源路可通』。 東港云:『漁人幾處學吹簫,海色蒼茫弄晚潮。一片山間明月上,滿堤寒影渡橫橋』。 琉球山云:『翠嶼孤懸在水隈,青蔥疑是小蓬萊。雲連遠影嵐光動,日映高峰海色開。恍惚鰲游千尺水,蒼茫浪激數聲雷。信知南極瀛壖地,物產猶傳鸚鵡杯』。 琅山云:『天南遙極際,跨海一峰青。地近朝東水,人看拱北星。千層通翠嶂,四面是滄溟。力致檳榔貨,開山敵五丁』。 九日登龜山云:『獨立龜山最上頭,倚松舒嘯與誰儔。崖中曲岫苔痕破,島外長空浪影浮。石冷雲歸山欲暝,霜濃葉落木經秋。清猿洞口聲頻叫,也學登高伴客游』。登石屏山云:『攀蘿直上石屏巔,四望凌虛意渺然。俯瞰群山培塿細,遙臨萬樹鬱蒼連。溪痕澗壑青蕪地,彩色雲霞碧落天。極目滄溟東碇外(東碇,嶼名,孤懸海中),煙波數點賈人船』。 村中云:『隱隱孤村近碧峰,朝來但覺睡雲濃。疏狂到處難為客,懶散無心學老農。草舍寒煙迷橘柚,竹橋秋水映芙蓉。寂寥幸有園林趣,為覓奇巖路幾重』。 山村見鳳仙花云:『小種花開地亦偏,生來枝葉本嫣然。半痕奇豔添微粉,幾瓣新紅染翠鈿。色映疏簾欺睡後,香飄野砌到尊前。莫嫌寂寞山村裏,卻有亭亭物外仙』。鎮北門晚眺云:『煙籠竹樹接沙洲,夕照橫波海氣浮。樵子唱回雲影路,戍人吹動角聲秋(北門外有較場)僧歸廢寺鐘常寂(城外有黃蘗寺),燕喜澄潭水不流(域畔有兩潭,一內一外,適有群燕飛繞水上,路人謂來自咬吧者)。觸目郊原多景象,迷離草屋起重樓』(城外有地名重樓仔)。鯽潭霽月云:『一潭澄澈月流華,瀲灩浮光四望賒。冰鏡初磨塵不染,玉英新洗色無瑕。寒驚鳥鵲飛幽澗,冷照魚蝦漾淺沙。最是夜深疏雨外,簫聲吹落荻蘆花』。買隱云:『買隱山村跡已深,軒車過客莫相尋。清 永道 白石通幽趣,野鶴溪鷗共素心。看罷晴雲峰有色,釣餘寒月水成陰。許由自有高風在,未輟箕山得意吟』。 不窳居訪林羽叟云:『羽叟先生不窳居,飄然世外葛天初。青山雨度雙花塢,綠野雲深一草廬。醉倚壺觴閒歲月,吟依几席樂琴書。竹橋秋水相逢處,洗滌煩襟興有餘』 年老<ref>[[致仕]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9/16/da.html 陳旭初先生詩集>台灣詩乘>出版者:連橫] </ref> 其中最著名者為〈買米〉一詩,有強烈的現實批判,號稱米鄉的臺陽地,卻讓窮廬寒士過得三餐不繼,「米賤揚糠粃,米貴懸杵臼。三炊雖舉火 卒於家 茹草兼飯糗。」一切都緣由有人囤積居奇漁利造成的
==生平==
劉良璧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雍正五年(1727年)由[[連江縣]]知縣轉[[諸羅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調龍溪縣,[[乾隆]]二年(1737年)由漳州[[海防同知]]陞任[[臺灣知府]],乾隆四年(1739年)短暫代理[[福建分巡台灣道]]。乾隆五年(1740年)因積極調停處理[[泉漳械鬥]]頗有功績,正式任分巡臺灣道。乾隆十二年(1747年)補興泉永道。後以老告歸,卒於家。
==著作==
{{DEFAULTSORT:Liu劉}}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