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收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剩余收益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预期最低收益的部分。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
剩余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或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指标的优缺点
优点:
根据现有财务会计资料计算得出,因此数据比较客观;强调收益指标的绝对值,而不只考虑百分比的增加;协调业绩评价与企业目标,引导部门管理者做出高于企业要求回报率的决策;企业能够根据风险水平调整资金的要求回报率,更加灵活。
缺点:
不适用于比较不同规模的部门;过度关注利润指标,增加内部转移定价协商的难度,加剧部门矛盾;强调年利润容易使部门一味降低成本、减少长期支出和投资;使用会计数据,受到会计政策、通货膨胀和其他会计数据本身缺陷的影响。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