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年味(邝万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别样的年味》是中国当代作家邝万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别样的年味
年末,凉山日报记者李老师发来信息:邝姐,采访一下,你小时候家里的团年饭吃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家的团年饭有些什么改变?我想了解不同年代的人,他们记忆里的团年饭。
一句记忆里的团圆饭,心被触动得有些痛。
七岁以前的年夜饭我没有记忆。听妈妈讲1973年的年夜饭,家里什么都没有,妈妈便去了20多里外的大舅家,心想万一大舅会拿一块肉给我们过年呢?天黑后妈妈空手而归,但坚强的妈妈是哼着歌儿回来的。1974年春节,生产队分了两斤肉,哥哥馋肉,偷偷地割了一小点肉在火塘边烤,却因为忙家务火塘边的肉被鸡啄食,心痛丢失的肉,哥哥伤心地哭泣。好心的邻居心痛我们娘儿几个,请我们去她家一起吃团年饭,饭后不忘送一块肉给我们。1975年春节,一位远房堂舅接我们去团年,饭后,舅娘装一块肉让我们带回家。这些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团圆饭的味道和温暖。将永存在我的脑海中,终身难忘。
记事以后的春节,生产队杀猪按人头分肉,我们一家5口过年终于有肉吃了。大年三十,妈妈和二姐在家推豆花,我与二哥、三姐被安排出去捡柴,当我们一人捡满一背篼玉米秆背回来也就开饭了。猪肉加自己磨的豆花,年三十的幸福感丰满了很多。
我十三岁那年土地包产到户,我们每年会养一头肥猪。过年的前几日妈妈会让去供销社买豆瓣,豆油。那时候一个县城就一处供销社,购买豆瓣豆油的队伍排得好长好长。小小的我好多时候被挤出队伍,自己又挤进去,从长长的购买队伍中就能感受到年的味道近了。年三十妈妈起个大早,一大锅里煮上猪头、猪脚、香肠。而后猪脚炖粉条、猪耳朵凉拌、香肠切片,鸡肉半截凉拌,一半又是炖粉条。肉汤里煮一锅白菜,这样一来,饭桌上也就有五六样菜品了。一尺长的白菜是不切断的,我们小时候称为长菜,一大锅要从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吃到酸。米饭一定要蒸的满满一甑子,寓意一年能吃饱饭。那时我们还没有用味精,我家没有碓窝舂辣椒面,辣椒都是放灶膛草木灰里焐,冷却后紧紧地攥在手心里,另一只手拿上三五支筷子使劲往手掌心来回揉搓。说到这我爱人就问:“猪脚、鸡肉都炖粉条啊?”我笑得不行,答:是啊,因为不会做其他的菜式。给他讲起我二十二岁那年,姐姐生病住院,我去买了两条鱼,可看着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不知如何下手。后来红着脸跟水管边洗衣服的小伙说:“我帮你洗衣服,你帮我杀鱼好吗?”……
光阴似箭,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团年饭,餐桌上所呈现的菜品与样式越加丰盛起来,家人的烹饪技术也是更上一层楼。我们姊妹都居住在同一个村,在二姐的提议下,每家的年夜饭都做早一些,在鞭炮的此起彼伏声中,妈妈到每家餐桌上尝几口,最后大家都聚到妈妈那里来一次大团圆。除夕,无论餐桌上菜品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一直陪在妈妈身边,辞旧迎新留下一张全家福。如此看来,我们家的年味更多的是呈现在一张张照片上。
从小受妈妈的影响,我十四岁那年做保姆每月十块钱工钱,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却舍得用两块钱去照全家福,那时的我还不懂以镜头记录时代。那些年,如老家有亲戚来,妈妈都会带上家人去照相馆留影一张。也许,妈妈的内心深处懂得:岁月流逝中,镜头下的岁月充满了别样的韵味。再后来,有人下乡照相了,妈妈会请人给家人照一张全家福。捧着照片思念爷爷,回味中年时的妈妈,看我青涩的模样,孩子们从婴儿到翩翩少年,不禁感慨万千。照片在褪色,时光在年华处深藏。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每一次亲人的相聚,每一年妈妈生日,每一年除夕,甚至每一缕风吹过,我都想将他们定格。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标本。
若干年后,堂妹们远嫁他乡,堂弟到大城市打拼,年三十或初一的这天,家族群里的话题永远都是:正月初一上山祭祖,给爷爷奶奶上坟,我们姊妹和叔叔一家吃团圆饭。年初一那天,我在群里发了一张我们兄妹三十六年前春节的合影,照片中二十岁的大哥怀里抱着一岁的堂妹。看到照片的堂妹发来消息:“哥哥姐姐你们都好吗?想你们,因为有你们,所以儿时的我们更快乐。怀念每年春节轮流去每家吃团年饭,那氛围真的好幸福。今天特想二姐,大清早的想二姐想的哭。”幽默的大哥说:“都没有人想我”。其实,那么多年的春节,年三十的团圆饭,身在天南地北的堂姊妹们都在群里晒着各自家乡的团圆饭,虽南北的菜品不一样,但亲人间相互牵挂祈求平安幸福的心情是一样的。用堂妹的话说:闭着眼睛都能感受到彼此幸福的氛围。
我们家的春节,拍全家福是第一要事,写春联就是第二大事了。生产队分到过年肉的那一年,恰逢我们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妈妈买来纸笔,请了邻居叔叔给我们写春联,把我们小屋的每道门,贴得喜气洋洋、红红火火。那时的人们也许是饿怕了,春联的主题大多与吃有关,年少的我不懂得春联的意义,还记得粮满仓、牲畜兴旺等等。每年的春节写对联,成了我们家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从买纸、研墨、书写、至贴在门上,那一路的欢欣与幸福,足以让我怀念至今。
年三十的晚上,家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祝福声声,八十高龄的妈妈也随口吟出:“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愿每一个新春佳节,我家的全家福都会一直延续下去,一代又一代。[1]
作者简介
邝万梅,行走于乡间阡陌的女子,小学生、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