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敲了,衙门口的鼓不是给你用来鸣冤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衙门口的鼓不是给你用来鸣冤的 |
中文名 :衙门口的鼓不是给你用来鸣冤的 |
衙门口的鼓不是给你用来鸣冤的,《容成氏》竹简是这么记载的: 禹乃建鼓于廷,以为民之有讼告者鼓焉。 鼓,禹必速出, 冬不敢以苍辞,夏不敢以暑辞。 [1]
概况
在古装判案电视剧里最经典的场景莫过于击鼓鸣冤了,某个百姓哭哭啼啼站在衙门前拿着鼓槌对鼓一顿猛敲,衙门内的县令一听坏了来活了,衙门敲鼓老不停这必定是有冤要诉的症状,如果穿越到古代,想复刻这一场景,跑到衙门去击鼓结果可能是,是的,没错衙门那个叫堂鼓,最早是衙门内工作人员办公专用鼓,一般用来通知同僚上下班,偶尔有案件被审时堂鼓还承担通知原告、被告、证人喊百姓过来围观的功能开审了,敲升堂鼓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审完了,下班了就打退堂鼓让吃瓜群众都散了,真正能鸣冤的鼓叫登闻鼓,跟衙门的堂鼓不一样,一般是设在皇宫外面,很显然登闻鼓的历史也算是久到包浆了。从尧舜禹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上古时期
为了让部落发展更有章法,许多政令开始萌芽一开始制定没什么经验,落实下去又怕哪里不到位该怎么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完善呢?
尧就想了个法子立下一个鼓想提建议的人无论身份地位都可以击鼓谏言,于是敢谏之鼓出现了尧置敢谏之鼓。——《淮南子》
到了大禹时期,为了更进一步完善尧的亲民理念敢谏之鼓2.0——路鼓上线了《容成氏》竹简是这么记载的:禹乃建鼓于廷,以为民之有讼告者鼓焉。鼓,禹必速出,冬不敢以苍辞,夏不敢以暑辞。翻译过来就是,无论百姓是谏言还是争讼只要敲鼓不管酷暑寒冬,大禹都会出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主打的就是一个无差别关怀不得不说大禹这人是真能处啊。
到了周朝
跟路鼓配套的新产品——肺石出现了是一种形状像肺的赤红色石头如果有事想上诉皇帝可孩子太小,老人太老敲不动鼓怎么办?无所谓肺石会帮你忙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是给老弱无依的人用的就是古代常说的鳏(ɡuān)寡孤独四类人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礼记》有事要诉可以直接站到肺石上等待相关人员过来询问了解情况以肺石达穷民……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秋官司寇》不过真正让鼓向鸣冤方向进化的还得是究极产品登闻鼓从西晋开始就有关于登闻鼓的记载隋朝的刑法还详细附上了登闻鼓的使用说明有枉屈县不理者,令以次经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诣阙申诉。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有司录状奏之。
——《隋书》登闻鼓就像是一记大杀招要不就不喊冤要喊就直接喊到皇帝耳朵边那么问题来了。
1.登闻鼓可以瞎敲吗?
西晋时期有一个叫麹(qū)路的人去敲登闻鼓,但是讲的话查下来没几句是真的有关部门一寻思这不是瞎搞造谣浪费大家时间吗?于是建议直接死刑杀鸡儆猴,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并没有听有关部门的提议,反而把锅一揽说是自己没治理好天下不然怎么会有谣言呢,最后放击鼓的人回去了,麹路伐登闻鼓,言多妖谤,有司奏弃市。
帝曰:“朕之过也。”舍而不问。
——《晋书》其实西晋属于是产品刚上线测试不久的时期得给用户一点耐心,再往后每个朝代对登闻鼓都有详细规定,而且会配备守卫也没人敢去瞎敲了.
2.击鼓鸣冤有啥限制吗?
登闻鼓这产品好是好,但最大的限制就是设在皇宫外面,这就默认了,就算有天大的冤屈也得先来到皇城才有得敲,就算是唐高宗李治时期一把子超级加倍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各设了一面登闻鼓上令东都置登闻鼓,西京亦然——《唐会要》
3.击登闻鼓的一般都申什么冤?
从上面登闻鼓的历史,我们知道这玩意最开始是给平民准备的,但明清以后登闻鼓这种鸣冤的制度就慢慢更加严格了,明朝规定必须是大冤案或者机密重情才能击鼓清朝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否则不得击鼓,违者重罪。”不搞得猎奇一点都不敢说有冤在身,当然在登闻鼓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一些特别狗血的申冤事件,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就有一个京城的百姓去敲登闻鼓,一番询问下才道出他的冤屈:自家的公猪丢了明明信心满满都已经做好了查明千古奇冤的准备结果……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光义还真给他主持正道了赐给百姓一千钱打发他走了,京畿民有击登闻鼓诉失豭豚者,诏令赐千钱偿其直。
——《续资治通鉴》最后总结一下击鼓鸣冤是有的只是那个鼓叫登闻鼓不在衙门而是在皇宫外敲起来也不容易还是有可能的毕竟野路子那么多连路上拦停轿子喊冤的都有只要能引起注意别说衙门击堂鼓鸣冤了你就是搁县令家门口b—box喊冤都行不过有个问题就是……得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