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别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别口镇原为别口乡,2011年4月29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别口镇。涪江河潼南段最下游。西接田家镇、梓潼街道,北靠上和镇,东邻合川区太和镇,南连铜梁区维新镇高楼场。面积41.33平方千米,人口8984人(2017)。[1]

乡镇概况

别口镇辖高岩、飞凤、科郎、金仙、花坡、老君、花院7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别口沱,集镇面积4.5公顷。幅员面积41.33平方千米,8984人(2017),以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方务工居多,年寄回务工收入18128万元,乡政府在职机关干部39名,财政供养人口52人,小学在校学生567人,教职工43人。全乡设置党支部10个,共有党员584名,其中:流动党员164名,在广东务工的流动党员成立了广东省流动党支部,有党员26名。[2]

历史沿革

清雍正年间(1728年)建场老场坝,嘉庆年间(1796年)迁入别口沱。光绪年间为白盐乡,后改别盐乡,民国年间又改为佛盐乡,后据乡设别口沱而更名。1953年建别口乡,1954年1月由合川县划入潼南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30.7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金仙、王湾、高岩、杨坝、飞凤、山坝、科郎、官斗、花坡9个行政村。2006年区划调整后,别口乡管辖原别口乡及原龙项乡花院村、老君村所属行政区域,面积41.34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别口沱(原址)。2011年撤乡设镇 。

区位优势

别口乡位于潼南县城以东,涪江河潼南段最下游,东邻合川市太和镇,南连铜梁县维新高楼镇,西接潼南田家乡、梓潼街道办事处,北靠潼南上和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陆路:距遂渝高速路口15公里,沿江路到县城21公里,东可以入合川,南可以下铜梁。水路:随着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竣工和别口客货码头的建成,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别口。沿涪江黄金水道,上可以达潼南、遂宁,下可以入合川、重庆。

乡镇物产

别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主要出产水稻、玉米、红苕、花生等,尤以茶叶、板栗、蚕桑最为出名,素有茶叶之乡、板栗之乡、蚕桑之乡的美誉。从70年代至今,别口已有30余年的种茶历史。成片茶林主要分布于金仙村、飞凤村、老君村,面积达到1000余亩,年产绿茶2吨左右,远销北京、江浙等地,市场供不应求。板栗栽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主要分布于金仙村、高岩村、老君村,年产板栗约20吨,是潼南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桑树栽植面积达到3400余亩,可养蚕2800余张,产茧约50余吨。

资源情况

涪江沿别口而过,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已竣工,别口成为了库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别口境内具有丰富的砂石资源,卢家坝、杨家坝可供开发的砂石量达到150万立方米。别口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面积达到11403亩,主要树种为松树,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是天然的氧吧。[3]

经济发展

2010年1--5月: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135万元,占年初预算195 万元的69%,其中:工商税完成110万元,占年初预算108 万元的101%;非税完成25万元,占年初预算87 万元的28%。 已完成招商引资3800万元,占全年目标总值的152%,固定资产投入达到800万元,占全年总任务的80%。其中:成功引进总投资1500万元,固定资金1000万,流动资金500万潼南县民康医院落户潼城;重庆桐胜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800万,固定资金300万;重庆泰安丝绸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00万,固定资金600万,流动资金400万,两企业现均已建成投产;重庆亿吉竹木制品厂,项目总投资500万,固定资金300万,流动资金200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