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利尿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利尿酸

利尿酸,依他尼酸,一种化学物质,有高效利尿作用,其机制、电解质丢失情况、作用特点等均与呋塞米类似,但其设计却与呋塞米不同。

基本信息

简介

药物说明: 片剂:每片25mg。 注射用依他尼酸钠:每支含依他尼酸钠25mg,甘露醇31.25mg。[1]

主要成分: 为对位不饱和酮取代的苯氧乙酸类化合物,在其苯环的2,3位引入氯原子或甲基可增强活性。

性状特征: 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涩,mp.121~125℃,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1:3.5)和乙醇(1:1.6)。依他尼酸为中等强度酸,PKa=3.50.

化学性质:依他尼酸分子中具有α,β-不饱和酮结构,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加氢氧化钠试液煮沸,支链上的亚甲基分解产生甲醛,与变色酸钠在硫酸溶液中反应,呈深紫色。

功能主治

利尿作用及机制、电解质丢失情况、作用特点等均与呋塞米类似。口服后吸收迅速,30分钟内出现作用,约2小时达最高峰,持续6~8小时;静注后5~10分钟开始利尿,1~2小时达高峰,持续约2小时。水肿病人服药后第一天尿量可达4L以上,因此必须小心应用,随时调整剂量,以免引起低盐综合征、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性碱血症。临床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血吸虫病腹水、脑水肿及其他水肿。[2]

用法用量

(1)口服:每次25mg,每日1~3次,如效果不显,可略增加,但1日量不宜超过100mg,3~5日为一疗程。(2)静注(用其钠盐):每次25~50mg。偶需注射第二次时,应更换部位,以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临用前,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或静注,所配溶液在24小时内用毕,3~5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易引起电解质紊乱,需同时补充氯化钾(每日3~4g);因排氯可引起重碳酸盐的蓄积和代谢性碱中毒,可用氯化物(如氯化精氨酸)调整。(2)由于本品利尿作用强大、迅速,故当达到利尿效果后,可采取间歇疗法:以最小有效量隔日使用或用药3~5天后停药数日后再用,以免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3)按常量服用,虽然同时补充钾盐,仍可能出现口干、乏力、肌肉痉挛、感觉异常、食欲减退、恶心、皮疹、头痛、视力模糊等副作用。(4)本品可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不应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5)本品亦能引起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症。(6)静注有发生胃肠出血倾向,偶有肝细胞损害、粒细胞缺乏、皮疹等。(7)肌注时不宜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氯霉素等配伍,以免使本品失效。(8)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尿闭病人和婴儿禁用本品。(9)应用时,应检查血液(如血清内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如异常,应减量或停药。

临床研究

【功效主治】 1.水肿性疾病 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 2.高血压 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噻嗪类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 3.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机会。 4.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 5.稀释性低钠血症 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 7.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依他尼酸。其化学名称为:[4-(2-亚甲基-1-氧代丁基)-2,3-二氯苯氧基]醋酸。

【药理作用】 1 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 对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亨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药物相互作用】 1 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

2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这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

3 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 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痛、强直。

5 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 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7 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应作适当调整。

8 降低降血糖的疗效。

9 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10 本药加强非去极化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1 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其是原有肾损害时。

12 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

13 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应尽量避免。

14 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

15 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不良反应】 常见者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少见者有过敏反应(包括皮疹、间质性肾炎、甚至心脏骤停)、视觉模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等,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异常,高糖血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但胃肠道反应、水样腹泻和耳毒性较呋噻米多见。尚可引起血尿和消化道出血。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呋塞米轻。有较强的耳源性毒性,目前临床上较少用。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