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禹锡纪念馆

刘禹锡纪念馆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2008年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古和州保留下来的五大历史景观,和县县政府决定以这五大景观,打造一条长 1.5公里的仿古街。如今改造后的刘禹锡纪念馆[1]免费对市民开放

目录

基本介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着名诗人刘禹锡的住所,就是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据记载,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门庭“陋室”两字为当代诗人臧克家所题。《陋室铭》[2]由省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刻碑。陋室正厅塑有刘禹锡站立像,上悬“政擢贤良”横匾。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和县又投资近百万元,在陋室的“仙山”、“龙池”一带,扩建成了一座“陋室园”。整个园子占地50多亩,山上建有江山一览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临流亭、履仙桥等。周围筑仿清镂花墙300多米,正门坐南朝北,牌坊式门楼。2008年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

陋室、孔庙、镇淮楼、四牌坊和文昌塔,原是古和州保留下来的五大历史景观,和县县政府决定以这五大景观,打造一条长 1.5公里的仿古街。如今改造后的刘禹锡纪念馆免费对市民开放。

视频

刘禹锡纪念馆 相关视频

原文工团成员参观刘禹锡纪念馆
我的家乡-连中刘禹锡纪念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