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刘伟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伟庆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出生 1964年5月
江苏武进
逝世 2020年6月3日
国籍 中国
母校 东南大学
知名作品 《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设计》

刘伟庆(1964.05-2020.06.03),男,1964年5月生,江苏武进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2],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6月3日6时12分,刘伟庆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56岁[3]

人物简历

主要从事结构减震控制、结构复合材料、现代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973计划及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研究计划、中美地震工程科技合作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5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4],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

1981-1985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学位;

1985-1988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0-1995 东南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

1988-1994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助教、讲师;

1994-1998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

1998-1999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

1999-200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2001-2004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

2004-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研究课题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子专题:

中高层建筑耗能减震技术研究,1992年,主要承担者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973前期):

采用单元重组速生木材的新型木结构基础研究,2002年,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大跨桥梁阻尼消能减振技术研究,2003年,项目负责人

新型复合木结构的结构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2005年,项目负责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采用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智能健康监测,2003年,主要参加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新型纤维增强结构复合材料的体系创新与关键基础理论,2012年,项目负责人

人物成就

主要从事结构减震控制、结构复合材料、现代木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973计划及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研究计划、中美地震工程科技合作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5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工程咨询

杭州湾大桥工程动力分析与减震技术研究,2003年

苏通大桥结构抗震与减震设计复核,2004年

刘伟庆
副校长刘伟庆主持毕业典礼

青岛海湾大桥抗震性能分析,2005年

浙江湖州南太湖大桥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研究,2004年

新沂市信用联社大厦结构消能减震设计,1997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结构隔震设计,2001年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结构隔震设计,2005年

宿迁市教育大厦结构消能减震设计,2003年

宿迁市建设大厦结构消能减震设计,2004年

学术奖励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普通高等院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社会兼职

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减振控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刘伟庆
副校长刘伟庆教授讲话

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

论文著作

1.《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土木工程概论》,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3.《混凝土结构》(上、下册),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4. INVESTIGATIONS ON CONCRETE RAILWAY TIES SUFFERING FROM ALKALI-SILICA REACTION.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VOL.27, NO.1, 1997

5. VIBRATION REDUCTION DESIGN OF THE HANGZHOU BAY CABLE-STAYED BRIDGE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ECHANICS, VOL.24, NO.3, 2006

6. 钢纤维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刚度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1992.1

7.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摩擦阻尼支撑框架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1996.5

8. 耗能支撑钢筋砼框架结构的工程应用.振动工程学报,1999.2

9. 宿迁市文体综合馆基础隔震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03.2

10.大型海中平台结构消能减振设计方法的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5.6

人物评价

刘伟庆教授一生致力于土木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学校土木工程现代木结构、复合材料结构等全新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学校培育出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逝世,是学校土木工程学科的重大损失,是南京工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土木工程界的重大损失。(南京工业大学校友会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