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冯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冰
出生 1953年
国籍 中国



冯冰中国画獒第一人,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书画院院长;中国画院特聘书画家;文化部诗酒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和平发展学会国际咨询理事;青藏高原造就的实力派书画家。1953年生,陕西人,定居北京。曾任三江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两岸文化交流学会理事。




生平

1953年生,陕西人,定居北京。曾任三江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两岸文化交流学会理事。三江之源,巍巍昆仑给予他无限的想象空间。曾经大起大落,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经营过企业,拍过电影。 [1] 1992年广州生力啤腕力公开赛第七名: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捐助者。

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冷暖人生》专访人物。

2007年教育一台专访人物。

冯冰的书法注重表现强健之筋骨,挺险而具悬念,充满着精气神又不失灵秀之气。虚实相生,潇洒而不失古风,字体多样化,从有法到无法上升一种脱俗的艺术境界。书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极佳的观赏性,这是高原那原始、苍凉、粗犷、博大,赋予他在书法上布局大胆,象围棋一样黑白有灵,集天地之大成的综合气概。

“中国画獒第一人”的著名书画家冯冰,功底深厚,用笔洒脱;他的牦牛、藏獒画动感十足, 极具观赏性。2006年1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英才杯”国际书画邀请展上,冯冰的中国画《藏獒》获得了一等奖.观冯冰的藏獒画卷,那高贵的气质禀性,熊风虎威的形态,让人不由的震撼与心动。

简介

冯冰,中国画獒第一人,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书画院院长;中国画院特聘书画家;文化部诗酒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世

界和平发展学会国际咨询理事;青藏高原造就的实力派书画家。 [2] 1952年出生在青藏高原,祖籍陕北,户籍广东,现定居北京,中国画藏獒第一人。法国美协会员,中华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画院院士,中国大旗文化产业集团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家企业家联合会主席。

他喜欢冒险活动,经历丰富而坎坷。拍过电影,经营过企业,体力过人,各类体育运动出类拔萃。

围棋业余5段,中国各大语系专家,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冷暖人生》专访人物。

获奖记录

2006年世界英才杯绘画大展藏獒画获得一等奖。

2008年法国卢浮宫艺术沙龙展大写意藏獒画在600幅作品中获得世界铜奖。

外界评价

力与美的交响——冯冰笔下的藏獒

冯冰以书法起家走上缪斯殿堂,而他却以画藏獒而扬名画坛。冯冰说:我爱书法,亦爱绘画,自古书画同源,书法与画画相互提携,相得益彰。

冯冰与藏獒的不解之缘源于青海湖军旅生活。当年他就对草原上保护羊群、忠于主人、凶猛无比的藏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多年前,他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夫人画牦牛图,这位夫人见他功力深厚,便问能否画一幅独特的代表民族气节的画。这一句话,开启了冯冰刻入骨髓的藏獒情结,自此他养藏獒、认真观察藏獒、提笔画起了藏獒,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冯冰作画简单,格局、用墨、用色等都符合他自己的大写意风格。从冯冰的画中,看不出一般犬类题材作品的和谐温情,他从自然出发,善用大块的深墨,平面创造中引进写意的因素,而表现上更多是爆炸的冲动与张力。可以说,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史上,向来不缺乏精巧细腻美不胜收的作品。然而,缺少的是力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生命压抑与爆发之间的张力,是桀骜不驯、反叛固有秩序、捍卫心中理想的独立艺术精神。从这种意义上说,冯冰笔下的藏獒唤醒人类对于力量与美的热爱,是一首力与美的交响诗。

在世界文学巨匠的殿堂里,美国作家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硬汉”形象。更为奇特的是,身经两次世界大战、全身留下百处弹伤、却从未向命运屈服的作家本人,正是现实生活中一位愈挫愈奋的“硬汉”。物我两相忘,是冯冰艺术风格及人格魅力之主要特征,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不谋而合,他通过有力的线条、挺拔的造型、磅礴的气势、凝重的色彩等表现藏獒,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力。就其内在品质来看,表现是一种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姿态和战胜厄运、从逆境中奋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为压倒一切困难、而决不为困难所屈服的铁骨铮铮的力度之美……

绘画语言本身传递作者的感情,需要一定的技艺,但其价值又全不在技艺,而在于修养,在于悟性,而贯穿于修养、感情和悟性的,则是画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气质。无疑,浸染了西部狂野之风的冯冰不仅具有海明威笔下的这种硬汉性格,同时,丰富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刚毅而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对自己认定的事情,他如凶猛的老虎,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而又不是匹夫之勇,在无关原则的事物上他具有猴子的灵活性……这种闪光的特质通常和他的品格融为一体,激发他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气质的藏獒作品。

书画是对生命本源的真情呼唤

当艺术家依赖艺术为生存资本的时候,便是艺术堕落的开始。对于冯冰,艺术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回报人类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浩淼的宇宙中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一个几乎都死过几次的人来说,金钱和名利真的都不重要了。现在能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做点有价值的事,就是最大的心愿。 冯冰除了对书画艺术不懈追求外,对围棋、拳击、音乐、舞蹈等领域也广泛涉猎。他认为书画艺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不能以利润化和市场的利益驱动为目的来实现艺术的价值取向,只有将淡薄、恬静、心境与书画结合,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才能使艺术水准不断升华,凸现艺术的真正魅力,将内在意境、神采美和外在典雅、纯真和形质的美得以充分的展现。

冯冰将藏獒作为自己的绘画主题,正是为藏獒在苍凉而严酷的环境下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为藏獒高大剽悍和机警勇猛的雄姿所惊奇,为藏獒始终保持着与人类友好亲善、不弃不舍、忠诚守护的精神品格所感动,“我的画是对藏獒原生态的纯真写实,我想在喧闹浮华的世界中,描绘出一幅幅自然宁静、关爱和谐的美好生活,来表达我的内心诉求和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对真相的直言,是对现实的反叛,是对原始生命力的热血召唤! 在当下自我女性化、媚俗化和妖魔化,骄躁文风盛行的年代,把最具自然品质的藏獒作为画画的主题,无疑就是对生命和尊严的一种尊重和崇拜,也是对于古朴自然的回归和召唤,是对生命本源的真情呼唤。 现在的人类不是缺乏温情而是缺乏了骨子里面的“狼性”,如何让男人活的更像男人,女人活的更像女人,是人类该拷问自身的一个命题。我们欣喜的从冯冰的作品中看到了这种回归和期待。

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采访中冯冰给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2008年他受法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到巴黎参展获奖后,一群日本人围住了他,用日语祝贺他获奖,略懂日语的冯冰礼貌的用日语作答。交谈几句之后,冯冰才知道原来这些日本人把他当成了本国人。他马上改用汉语表明自己的身份并用汉语交谈。这件事给冯冰的触动很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在世界都是领先的,而现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日本、韩国这些中国文化的二传手,这是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的悲哀!”

辛亥革命一百年来,古老的中国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已被践踏的满目苍夷,岌岌可危。著名文化学者陈丹青痛心疾首地说:两千年文脉已断!冯冰亦有同感,但他不是一个消极主义者,他呼吁政府、学者、所有中国人都该为保存、恢复、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定要留住我们的根!

冯冰对当前书画界的浮夸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形式主义泛滥,报喜不报忧,赞扬的多批评的少。更有甚者,一些毫无艺术含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被某些媒体大肆宣传、恶意炒作。这个世界因他们而纷纷扰扰,迷乱动荡,这些没有积淀和内涵的作品终究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将被历史所淘汰。

冯冰认为:在当前经济盛世之际,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反观历史,随时都要有危机感,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断层了几十年。做书画的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一定要低调静心,认真创作出优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品,给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人们留下欣赏不尽的优雅画卷。

度尽劫波意犹在,曾经经历过的心灵困境已化作他的坚定。在苍茫的宇宙中,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冯冰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推掉大部分的应酬和琐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书画创作上。

中央电视台收藏天下、教育频道,旅游卫视频道等各大媒体报纸对他的事迹曾多次报道,他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捐助者。他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中捐出数百万价值的字画,以表赈灾微薄之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