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令時節走半坡(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令時節走半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冬令時節走半坡》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冬令時節走半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參加一個研修班,期間組織了一次考察活動。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半坡遺址觀摩。屈指算來已經二十多個年頭。這些年,我心存一個願望,再到半坡遺址走一走,看一看。一則感受當年的情景,梳理一下久遠的往事;再則,從依稀的記憶里去尋找,對半坡歷史遺蹟的感悟。

辛卯年的初冬,我從武漢西安,處理完一些此行的公務,離返程尚有一些時間。陪同我的老牛兄長,詢問我在西安可有其他朋友或需到哪裡看看。我直言不諱,道出此次來西安就是想再去半坡遺址的想法。老牛說,他雖久居古城,卻也一次也沒有去過半坡。賓主一拍即合,很快成行。汽車緩慢行駛在古城的街路上。透過窗外的景色,越來越覺得這裡所有的一切是那樣的熟悉。但內心分明知道這裡只是二十多年前來過,況且,古城西安近些年發生了太多的變化。

看得出老牛對西安的街道是十分了解的,他擇不塞車街路前行,一路無阻。我信手指着前方,示意老牛,半坡遺址到了。我有點像孩子一樣,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我們選定在公路邊上一個泊車位上停下來。此時我才發現,在半坡遺址大門前面高樓林立,沿街兩邊是各式各樣的餐館,遊人如織。此情此景,是當年我們來半坡時不曾有的景象。在我駐足之時,老牛已購買好了門票,並站在檢票口迎着我,他的熱情,讓我覺得有些過意不去。分明是我邀他前來,卻讓人家破費,不在情理之中。

進入大門,左邊有一塊半坡遺址簡介:「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現,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從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後發掘5次,延續近4年時間,揭露遺址面積達10000平方米,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共發現房屋遺蹟45座、圈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瓮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看得出老牛在閱讀上述文字時是十分認真的,他不時向我詢問一些關於半坡遺址的歷史。我雖不能很深入地回答他的所有提問,但我畢竟是故地重遊,加上平時對半坡遺址的一些了解。因此,也就不客氣地當起了「導遊」。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力,制陶、紡織、飼養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當年的陳列館前,記得有一尊母親形象的塑雕,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她卻是我對半坡遺址較深的記憶。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館陳列的有機延伸。它以積極保護遺址為前提,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將珍貴的遺產從地下搬到地上,立體地再現人類母系氏族社會。它豐富博物館的內涵,弘揚華夏悠久文化歷史,薈萃了黃河流域史前藝術、風俗人情、民居田園的生活。它發揮了文物的優勢,集科研考古、教學、旅遊、娛樂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譽為「華夏第一村」。如今該館也增設為三個陳列室,一個遺址大廳。在這裡,您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我們走走停停,認真觀賞,細細咀嚼人類祖先那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發展史實,品讀先人的聰明智慧。

走進遺址大廳,我的記憶告訴我,這裡做了大量的修葺和改造,古老的遺址上,配備先進的燈光聲色設備,更加立體地展示久遠的古蹟。半坡聚落的範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着窖穴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鈎等漁獵工具。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着 2個男子和4個女子 ,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採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緻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當我們即將結束遺址大廳的觀賞時,心中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嘆,此時眼前呈現一處半坡遺址歷史文化史料書攤。我索取了幾冊,裝進了衣袋,算是彌作此行的一些疏漏和憾事吧。

登高望去,整個遺址景象盡收眼底。半坡遺址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它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眼前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更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行,也再一次遂了我多年的心愿。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