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加面试,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很大胆,但很实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加面试,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很大胆,但很实用

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第一招——参加面试,要有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和态度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加面试,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很大胆,但很实用
圖片來自 简书

[1] 和晚清名臣曾国藩的第一次面试相比,我们今天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面试,都不叫面试。我们今天面试失败,最多是未能找到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豪迈地安慰自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曾国藩的面试,则有掉脑袋的风险。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走向衰落,国库空虚,民生凋零,人心惶惶。28岁的曾国藩在一连参加3次会试后,终于考中进士,得以进入翰林院实习,本想从此鱼跃龙门,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大清官员,可等待他的却是穷困、欺压和郁闷。

靠借高利贷度过实习期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农民家庭,家里虽然有一些薄田,可无奈家里弟兄姊妹众多,也是入不敷出,加上清朝读书的成本非常高,10多年的求学生涯和进京赶考的来回路费,让曾国藩经常处于身无分文的窘迫境地。

在翰林院实习的3年时间里,由于待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曾国藩不得不靠从钱庄借高利贷度日。这样艰苦的日子一直延续到了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此时已经30岁的曾国藩,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实习期已满,只等道光皇帝面试完毕后,就可以成为一名大清官员,吃上皇粮,拿到俸禄,将历年来所欠下的高利贷还清了。

可是,等待曾国藩的却是一场欺压。


当时的朝廷已经十分腐败,即使考中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可如果没有礼部、吏部下发通知,由礼部、吏部侍郎(二品官员)带你进入皇宫接受皇帝面试,你就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在皇宫外耗着长吁短叹。

和曾国藩一同在翰林院实习的共有5名进士,可另外的4人家里都十分富有,在即将实习期满时,他们就大肆请客吃饭、送礼,甚至连道光皇帝身边一名端盘子的太监,也惊奇地收到了他们的50两银票。

显然,这4个人都早日得到了皇帝的面试,被外放到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做县长去了。

此时的曾国藩被高利贷逼得心力交瘁,每天都前往翰林院,祈祷着能收到皇帝面试的通知,可每天都失望而归。对礼部和吏部的官员来说,他们没有得到曾国藩的好处,也故意拖拖拉拉,好像将他忘记了一样。谁也不会考虑曾国藩窘迫的处境。

曾国藩心中的怒火腾腾升起,可也无可奈何。谁叫自己的口袋里没有大把银子呢?

思考升迁之道

曾国藩的心中虽然有怨气,可人穷志短,自己一个地位低微的文人,也只好任凭礼部和吏部官员欺压了。

此时的曾国藩,有更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按照当时清朝官场上的惯例,考中进士到地方去做一个县太爷,捞钱的条件自然比在朝廷当官要强。因为朝廷里的大臣实在太多,而且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只要有一点好处,大家都会疯狂抢夺,而到了地方当一名县长后,天高皇帝远,稍微贪污受贿,或者欺压一下老百姓,也无人能管。这也是当时很多进士实习期满后,都想到地方去当官的主要原因。他们已经在朝廷中花了大把银子,只有到了地方后,才能顺利捞回本钱。

曾国藩虽然很缺银子,可他并不想去地方当官。他知道,如果能留在朝廷,只要自己有方法引起皇帝或者一些王公大臣的关注,升迁就会更加快速,到时再到地方去当官,起点就高了,说不定弄一个巡抚当当也有可能。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曾国藩就开始思考升迁的方法。而第一步,就是要在皇帝的面试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道光皇帝已经继承皇位整整20年,面试过不计其数的进士,而进士们也通过历年的面试,总结出了回答道光皇帝的一些话术,如“一切以皇上定夺,一切以皇上满意为止”等模棱两可的话。既不会惹怒皇上,也能落得一个“老实”、“忠诚”的印象,从而获得一官半职。

在当年的面试中,曾国藩前面虽然有4个进士获得了道光皇帝的面试,但由于曾国藩无银子请客吃饭,虽然多方打听,也无人向他透露道光皇帝的面试题目。

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曾国藩决定另辟蹊径,他虽然没有见到过道光皇帝,但从朝廷一些大臣口中,也知道这是一个厉行节约,一心想励精图治,尤其想大力开展吏治的好皇帝,因此,只要抓住皇帝心中所想,得到其好感后,留在京城为官,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曾国藩也不每天去翰林院看是否有自己的面试通知书了,而是在租借的客栈里,埋头苦读大清的律法,以及大清王朝自建立以来的所有历史典籍。

曾国藩决定,在自己的面试中,无论道光皇帝问什么,都围绕其急需整顿的吏治展开。曾国藩认为,要想获得面试官的关注,就一定要投其所好,知道他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当时,这是一件非常大胆和冒险的行为。因为曾国藩还是一个学生,没有任何为官经验,地位十分卑微,而要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朝政,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被皇帝安上一个狂妄至极,甚至是在指责皇帝不作为等目无皇上或欺君之罪的罪名,有掉脑袋的风险。

曾国藩决定冒险一试。因为这是获得道光皇帝欣赏的第一步。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加面试

转眼之间,半年时间过去了。礼部和吏部的官员见曾国藩和其他学子不一样,不仅不去求他们,还独自闭门读书起来。曾国藩作为大清会试中选拔出来的人才,谁也没有办法完全将其雪藏。因此,在实在榨不出曾国藩任何油水后,只好很不情愿地给他下了进宫面试的通知书。

拿到面试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曾国藩的泪水夺眶而出,自己一个毫无背景,又穷困潦倒的乡巴佬,本认为考中进士能得到他人尊重,没想到还未进入仕途,就受尽白银。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熬到头了,在接受道光皇帝面试的头一天,曾国藩一夜未眠,皇帝的面试,是自己进入官场的第一步,能不激动吗?

曾国藩接受道光皇帝面试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4月16日。这天下午,曾国藩在礼部、吏部两部侍郎的带领下,战战兢兢地进入皇宫。他虽然是第一次进入皇宫,却不敢四处张望,只好低头看着两位侍郎的脚后跟,一路到了道光皇帝办公的地方。


曾国藩身材瘦小,虽然长相还算端正,但天生一双三角眼,让道光皇帝很不喜欢,问起问题来也十分刁钻。幸好曾国藩在实习期满的半年时间里,早已作了升迁计划和准备,心里虽然惶恐,但回答问题一点也不胆怯。

道光皇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如何当一个好官?

这个问题,道光皇帝问过无数面试的进士,但答案几乎千篇一律:效忠皇上或者按大清律法办事等等,毫无新意。

曾国藩稍微思索了一下,朗声回答:“要想当一个好官,唯有一个字:廉。”

道光皇帝虽然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不好,但见他回答的问题与众不同,也来了兴趣,因此,问题一个比一个难回答。

“照你这样说来,当官不讲公平,难道就不重要了?”

曾国藩跪在地上,直了直身子,侃侃而谈,认为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如果自己不廉洁奉公,就会拿了别人的钱财,从而在办事时就不会有公平。

曾国藩见道光皇帝不停地点头,更加来了信心,并讲了他的一些设想,如果到地方去任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开民智,教育老百姓知法守法,只有老百姓都明白事理,才能好好地发展生产,为朝廷创造赋税。

曾国藩说到得意处,引经据典,大有卖弄自己的学识之嫌。道光皇帝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大声打断曾国藩的话:“曾国藩啊。朕想问你,知法就不会犯法了吗?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他将大清的律法倒背如流,为何犯下死罪呢?你是不是也想学和珅啊?”


曾国藩冷不丁听到道光皇帝的斥责,吓得浑身冒汗,双腿发软,不停磕头,喃喃回答道:“知法而犯法,死罪,死罪。”

好在道光皇帝当日已经很疲倦,并不想继续问下去,也没有深究曾国藩回答问题时的自相矛盾,大度地摆了摆手,让两部侍郎将曾国藩带了出去。

刚一走出皇宫,两部侍郎就大声责骂曾国藩:“你不怕脑袋搬家?还敢在皇上面前滔滔不绝,班门弄斧。皇上的书没你读的多吗?”

曾国藩不敢语言,但心里逐渐敞亮起来。他肯定,道光皇帝面试无数进士,但谁也没有自己给他的印象深刻。面试是升迁的敲门砖,如果没有用掉脑袋的态度去面对面试,说真话,谁会重用你呢?

果然,皇宫很快就传来圣谕,授予曾国藩翰林院七品检讨之职。

曾国藩如愿以偿,通过自己不怕掉脑袋的面试方法,顺利留在了朝廷。

后来,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在面试各种人才时,也是看对方是否有冒着掉脑袋说真话的态度,如果仅仅是一些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之人,他断不会重用。

当然,曾国藩之所以能不断升迁,仅仅靠道光皇帝的面试完全不够,他还需要更多的升迁方法。而每一个方法,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永不过时,非常实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