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鄭清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再和(鄭清之) |
作品名稱:再和(鄭清之)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鄭清之 |
再和(鄭清之)是南宋鄭清之作品之一。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嘉泰二年進士及第。歷官光祿大夫,左、右丞相,太傅,衛國公(齊國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舉侵宋,鄭清之進十龜元吉箴勸帝勵精圖治,未能實施,而後退仕隱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1]
正文
其一
青藜不解支腳力,機杼微聞隔林織。 暗香來處窮幽棲,蹇驢崎嶇牛喘息。 山中欲訪隱君子,等閒未許李邕識。 同盟頗笑五大夫,晚節污秦有慚色。 摩挱寒玉古苔蘚,從渠喚作荊山石。 雪中素隱非行怪,自是花間着不得。 直須謫仙蘇二來,溪藤快掃如鴻墨。
其二
雪意賈寒欺酒力,思婦懶學回文織。 屏山未命篆痕銷,笑倩南枝陪燕息。 冰紈絳蠟入縴手,素臉殷跗未真識。 兒痴認作春風面,剛道杏花欠顏色。 香浮紙帳夢欲醒,影到窗紗月移石。 為梅着語將無同,左袒孤山未為得。 吳都誇麗逸此士,十年浪費老傖墨。[2]
作者簡介
鄭清之,初名鄭燮(xiè),字文叔、德源,別號安晚,諡號忠定,南宋慶元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官至右相。
鄭清之少年時跟從樓昉(fǎng)學習,能寫文章。嘉定十年,考中進士,調任為峽州教授。嘉定十七年(1224年)參與史彌遠廢濟王趙竑活動。理宗即位後,累次升遷至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事,紹興六年(1233年),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七年(1247)再度為右相。[3]鄭清之,雖身為南宋股竑之臣,又其時,國力衰微,政務繁亂,事多難料。但鄭丞相,公務旁午,仍不廢佛教研究和修持。他「教演本宗,行歸淨業」。他以宰相之身位,極力推崇佛教,特別是淨土法門,他說:「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上根器,神領意解者,未免蹈頑空之失;研究三藏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大小止觀下手安心亦不易入),未免鑽故紙之誚;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里如一者,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人,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體湛然,豈非慧。摒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頓悟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為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寶蓮花台,又何必疑哉!」[4]
主要作品
著作
鄭清之的集子,殘存《安晚堂集》七卷,都是詩作,收入四庫全書時被重命名為《安晚堂詩集》。
詩文
鄭清之的詩基本被輯入《全宋詩》中,代表作有《臂疼醫令灼艾戲成》《晨興散步三首》《次抱拙妝薄命》《燈薪》《冬瓜》《荷花》《虹出》《茄子》《妾薄命》《田家》《檐前蜘蛛》《夜雨》等;其詞僅存《念奴嬌·菊》一首;李之鼎輯其文十篇附於《宋人集》本《安晚堂詩集》。
參考資料
- ↑ 鄭清之簡介 國學薈網
- ↑ 「鄭清之」詩詞全集 再和(鄭清之) 詩詞名句網
- ↑ 鄭清之 中國知網
- ↑ 【法音宣流】宰相修淨不修禪——鄭清之 唐山普陀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