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内黄县。2009年9月25日上午,河南省三杨庄遗址博物馆试开馆仪式在内黄县隆重举行。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三杨庄汉代遗址研究基地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黄工作站也同时挂牌成立。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发军,安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彭治安,内黄县县长王永志以及安阳市、内黄县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馆仪式。

目录

发掘过程

三杨庄遗址于2003年发现,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截止2009年,勘探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庭院14处,清理4处,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首次发现的大面积汉代耕作农田遗迹再现了汉代农村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中下层民众生产和生活状况、汉代农耕文明、黄河河道变迁等众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正是因为三杨庄遗址所具有的重大价值,因此一经发现便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的庞贝”,被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国着名文物,考古学家徐苹芳[1]、张忠培、谢辰生、徐光冀、刘庆柱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先后到三杨庄汉代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对内黄三杨庄汉代遗址给予了高度评价。

领导关怀

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 三杨庄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高度重视。在三杨庄遗址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工程进行期间,国家文物局 单霁翔局长、 童明康副局长等领导同志多次来现场指导。今年5月,省委 徐光春书记亲临遗址视察,要求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进一步把三杨庄汉代遗址开发好、保护好、利用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也多次到三杨庄遗址考察调研。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三杨庄遗址[2]的保护展示工作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显着成绩。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名单。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三杨庄二号庭院保护展示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三杨庄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充分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真实面貌,河南省文物局研究成立了“三杨庄汉代遗址研究基地”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黄工作站”。 三杨庄遗址博物馆落成开馆和有关考古研究机构挂牌成立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研究、保护、展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深化三杨庄遗址研究成果,扩大内黄和河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前景

大遗址是承载人类社会文明的主体,是延续文明的物证,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博物馆开馆仅仅是内黄三杨庄汉代遗址保护、研究、展示工程的开始,摆在人们面前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安阳市、内黄县需要继续加强三杨庄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一座内涵丰富、展示科学、环境优美的大遗址考古公园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使三杨庄遗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出服务人民现实生活、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

后续佛家讲世间有四恩,一者父母恩,二者众生恩,三者国王恩,四者三宝恩。企业能够发展生存,就是因为有众生恩,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员工在企业这个“王国”中能够成长,是因为有老板这个“国王”在统领和照料着一切。我们做任何事,取得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外界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才会自觉地追求进步,赢得好业绩和好人缘,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帮助企业培养员工新主人翁精神,营造企业和谐共赢氛围。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工作是需要珍惜的,也感受到了企业提供给我们的机遇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企业是平台,感恩是它前进的动力源泉;工作是礼物,珍惜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面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只有在珍惜里,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懂得感恩和珍惜不仅是做人的本分,也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

视频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相关视频

美丽内黄,边走边说(17)——三杨庄遗址浮雕
《文化大百科》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