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茅台(陈心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兵团茅台》是中国当代作家陈心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兵团茅台
托木尔峰是天山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山顶常年积雪,托木尔峰脚下,有兵团一师的四团和英阿瓦提乡。得益于天山的天然屏障和冰山雪水的灌溉,这里稻菽丰稔、瓜果飘香。
援过疆的都知道托木尔峰酒好喝、有渊源。这酒穿越了历史的风烟、领略过伟人的风采、具备了英雄的气概、融入了三五九传人的情怀。这酒是具有红色基因的酒、是走向胜利的酒。据说,这酒是当年三五九旅的前身红六军团长征时,途径贵州茅台镇时,酿酒的师傅参加了红军,带来的技术,然后到南泥湾,到天山脚下,越走越远。并且,借着天山的雪水,越酿越醇。所以,这托木尔峰酒也被称之为兵团茅台,相似于茅台的白瓷瓶包装也是为贵州的茅台酒厂所认可。毛主席等数代伟人也都品尝过这天山的兵团茅台。
托木尔峰酒不上头在阿拉尔都口口相传,一般正规的商场、超市都不上架,没地方买,托木尔峰酒在援疆干部人才间名声也很大,我们还专门去过位于四团的托木尔峰酒厂参观,酒厂设施比较简陋,在那儿我们还尝过兵团茅台的原浆酒,绵柔醇香。因为有了托木尔峰这个大靠山,所以在四团和英阿瓦提乡,气候宜人、水草丰美。外围是高高的白杨林带,间杂着柳林,阡陌纵横间,绿野千层,稻浪万重。雪水从天山融化,汩汩地汇聚成溪流,冰凉而清澈。凡溪流流过处,养育了野生的沙棘林,养育了青青草场。于是,蓝天下,溪流边,草丛中,林木间,牛羊成群,怡然自得。老乡和职工的房前屋后,篱笆里种着桃子、杏子、苹果、蔬菜,房门前是碧绿的葡萄架,遮天蔽日,带来一片荫凉,满架葡萄沉沉垂着,绿的紫的,不用伸手都可以摘到。团场外是稻田、土豆田和杏园。团场里面街道整洁,柳树成荫。四团有好山、有好景、有好水,自然也就有了好酒。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新疆因为地域原因,冬季寒冷而漫长.人们为了御寒,不仅需要食用牛羊肉等一些高脂肪食物,还爱上了喝高度白酒。于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成了新疆人的生活食俗。如此一来,大家只要与新疆人有交集,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新疆人的痛快仗义和正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酒桌上,他们的扬脖"咕咚"喝酒,都是用茶杯去盛白酒,一瓶白酒只能倒个3大杯,当大家还没进入状态,地面早已铺满了空酒瓶子,如果你第一次去新疆,那必定会被如此场景给"震"住。
如果你去了新疆,参与了他们的酒局,你不难发现,新疆人的热情豪爽,会展现地淋淋尽致。这不,大家第一大杯,都得端起全部喝下,这是当地的气概和喝酒方式,也为当地的良好酒风。在新疆,不管你的酒量有多大,不管你以前是否喝过一杯,你一到这里,就会有人拼命地向你敬酒。"酒"对于新疆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标准。喝酒越多,感情越深厚,越喝酒,关系越好。在新疆,无论招待什么客人,第一个三个杯子都是要被端上来的,并且要让所有的客人都喝光。等客人喝了三个杯子,宴会就会正式开始,然后,客人会轮流向主人敬酒,然后,就可以"打散弹"了,一般酒量的人很难不醉的。
同时,新疆人干杯也与众不同.因为酒桌比较大,所以采用"过电"的方式进行干杯。也就是举杯的时候,大家用酒杯碰一碰面前的桌子,浓浓的友情就此通过桌子传递,如此,便是新疆人办事利索干脆的地方。又比如在新疆奇台,人们讲究喝"三巡酒"。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在饮酒的时候,大家将烟盒作为衡量工具,分别平躺、横放、站立3种高度,以此为刻度倒上3杯酒,必须遵从这种规定喝上三巡。如此反映出新疆人"就地取材"的聪明才智。
在新疆时,我每年都会寄些兵团茅台回家,让老家的亲朋好友尝尝。凡尝过的都连连说好,有喝得酩酊大醉的,央我方便时再寄些来。现在若是新疆来客人了或是援友聚餐,酒还是非兵团茅台不喝。[1]
作者简介
陈心忠,在《当代文学家》,《台州日报》,《塔里木日报》,《化学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