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兴文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兴文镇位于巴州区中部,原名针匠垭,“五四”运动后,取名兴文化之意,改名兴文,有中山寺、光荣水库等景点。兴文镇下辖以下地区,兴新社区、沙溪村、狮子村、双桥村、西溪村、灰山村、双井村、石笋村园柏村白鹤村、中营村、关公村、红花村、玲珑村、牛角村、五谷村、文丛村、中山村、九寨村。[1]

兴文镇

兴文镇原名针匠垭,相会,因有一擅制缝衣针的工匠做制针而得名,民国初,属治城乡,“五四”运动后,乡人兴办义学,取名兴文化之意,改名兴文。

详细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兴文镇,邮编:636024。

兴文镇是巴中市的城郊,距巴城17公里,幅员面积47.1平方公里,有耕地14336亩,辖19个行政村,116个村(居)民小组,年未人口2.4万人。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120万元,同比增长13.5%;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增加值345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7元,较上年净增183元。本级财政收入19.05万元,化解债务17.58万元,当年在外务工人员达6500人次,务工收入4500万元,人均储蓄额较上年净增100元;存栏生猪3万头,出栏2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2600万元;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个;实施国债沼气项目200口;拓宽改造村道公路两条5500米,新建社道路6条13千米,打机压井43口,病塘治漏8口,广播电视村通工程实施2个村9个社160户,光纤电视累计达到2800户,覆盖率达98%,安装光纤电话340门,新建街道一条150米,恢复路灯45盏;新建房屋8400平方米,到场镇落户74户285人;实施“五改三建五通户”110户,新建文明路2050米。中学在校学生1100人,兴文小学在校学生20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落实节育措施198例,落实“三结合”帮扶户134户,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5张,卫生技术人员16人。

巴中市辖镇。1950年置兴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达川到巴中公路纵贯境内。辖沙溪、狮子、双桥河、西溪、灰山、双井、石笋堂、园柏、白鸽、中营、关公、红花、灵龙、牛角、五谷、文丛、中山、九寨18个村委会和兴新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电力、食品加工、酿造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中国革命老区经济文化中心川北农村活动站设此。佛爷湾摩崖造像系唐代石刻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镇位于巴州区东部,东与清江镇接壤,西邻宕梁乡,南靠店子、甘泉乡,北连石门、化城乡,全镇幅员面积47.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841.3亩,人平耕地0.65亩,全镇总户数5686户(其中非农户351户,农业户5335户);总人口248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5人,农业人口22178人);全镇上年度国民生产总值6017万元,人平纯收入2421元。

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23个,党小组76个,党员592名。有村(居)民委员会19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18个);村(居)民小组115个,(其中社区居民小组3个,村民小组112个)。全镇共有各类优抚对象217户,235 人;重点优抚对象达72人,(其中伤残军人9人;“三红”9人;老年复员军人42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34人;参战涉核退伍军人33人)。全镇有建卡贫困人口351户,1175人,(其中三孤510户,604人;已享受补助金83户,83人,人平补助金额100元;已享受农村低保139户,695人,人月平补助金额20元;已享受城市低保116户,138人,人月平补助金额58元)。兴文镇现有居民8800多人,原集镇规划1平方公里,街道8条,呈“井”字型,地势平坦宽阔,巴水路横穿集镇,现已有“一校二场十厂”落户集镇(一校:安驰驾校,二场:机动考训场、25万只蛋鸡养殖场,十厂:水泥厂、变电厂、琉利瓦厂、预制板厂、砖厂(4家)、糖果食品厂、铸造厂、米面加工厂、防盗门厂、彩石厂)市场繁荣,经济活跃,车水马龙,发展前景好,是经商办企业的好地方。[2]

经济概况

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120万元,同比增长13.5%;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增加值345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7元,较上年净增183元。

本级财政收入19.05万元,化解债务17.58万元,当年在外务工人员达6500人次,务工收入4500万元,人均储蓄额较上年净增100元;存栏生猪3万头,出栏2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2600万元。

原集镇规划1平方公里,街道8条,呈“井”字型,地势平坦宽阔,巴水路横穿集镇,现已有“一校二场十厂”落户集镇(一校:安驰驾校,二场:机动考训场、25万只蛋鸡养殖场,十厂:水泥厂、变电厂、琉利瓦厂、预制板厂、砖厂(4家)、糖果食品厂、铸造厂、米面加工厂、防盗门厂、彩石厂)市场繁荣,经济活跃,车水马龙,发展前景好,是经商办企业的好地方。

基础设施

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个;实施国债沼气项目200口;拓宽改造村道公路两条5500米,新建社道路6条13千米,打机压井43口,病塘治漏8口,广播电视村通工程实施2个村9个社160户,光纤电视累计达到2800户,覆盖率达98%,安装光纤电话340门,新建街道一条150米,恢复路灯45盏;新建房屋8400平方米,到场镇落户74户285人;实施“五改三建五通户”110户,新建文明路2050米。中学在校学生1100人,兴文小学在校学生20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达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落实节育措施198例,落实“三结合”帮扶户134户,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5张,卫生技术人员16人。 2011年10月,经巴中市委领导声明表示,兴文将作为两大经济开发区中的一个。

兴文新区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巴中市区东部兴文镇。幅员44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城市公共服务区7平方公里,商住区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按照巴中城市“一城两翼”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即巴中城区,两翼为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兴文是东部城区,包括:兴文片区、清江片区和曾口片区。

城市道路

整个城市道路的路网分布为“四纵三横”。四纵:职教学院道路、行政办公道路、工业园道路2条;三横为:主干道、已有的省道202线和规划的产业大道。

对外交通

巴中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巴达铁路、巴达高速公路、渝巴陕高速在新区交汇。开发区将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省会中心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圈,与南充、达州、广元、汉中、广安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高速公路分别为

巴中-广元-成都、巴中-南部-成都、巴中-汉中-西安、巴中-南充-成都、巴中-广元-兰州、巴中-南充-重庆、巴中-苍溪-绵阳、巴中-达州-重庆、巴中-通江-万源、巴中-广安-重庆。

铁路分别为

巴中-广元、巴中-达州,巴中-南充高铁、巴中-汉中高铁。

产业布局

巴中经济开发区按照“产城一体、城园相融”的发展模式,分区规划为工业园区、仓储物流园区、教育科研园区、商贸园区、金融服务区、商住区等。其中,工业园区占地10平方公里,规划有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六大功能区;商贸园区布局了综合市场、轻纺日化、电子五金、药品批发、电子商务、汽车专业、农产品批发、城市综合体8大专业市场;科研教育规划为: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完中、7所小学、6所幼儿园。

招商情况

截至10月7日,巴中经济开发区共接待来访企业140余批次,洽谈项目68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8个,投资金额59.6亿元;达成意向协议19个,投资金额120亿元;在谈项目15个。

发展目标

新区建设围绕现代原生态森林城市的定位,大力实施“135”战略,即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在川东北再造一座产业新区、人居新城,把巴中建设成为川陕渝结合部的枢纽联接地,同时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把巴中建成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把巴中兴文新区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都市区,建设成为巴中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建设成为四川省新型开发区、示范开发区、中国西部一流的开发区。[3]

相关视频

兴文县跨越发展回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