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文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文鎮位於巴州區中部,原名針匠埡,「五四」運動後,取名興文化之意,改名興文,有中山寺、光榮水庫等景點。興文鎮下轄以下地區,興新社區、沙溪村、獅子村、雙橋村、西溪村、灰山村、雙井村、石筍村園柏村白鶴村、中營村、關公村、紅花村、玲瓏村、牛角村、五穀村、文叢村、中山村、九寨村。[1]

興文鎮

興文鎮原名針匠埡,相會,因有一擅制縫衣針的工匠做制針而得名,民國初,屬治城鄉,「五四」運動後,鄉人興辦義學,取名興文化之意,改名興文。

詳細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興文鎮,郵編:636024。

興文鎮是巴中市的城郊,距巴城17公里,幅員面積47.1平方公里,有耕地14336畝,轄19個行政村,116個村(居)民小組,年未人口2.4萬人。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120萬元,同比增長13.5%;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實現總產值1500萬元,增加值345萬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7元,較上年淨增183元。本級財政收入19.05萬元,化解債務17.58萬元,當年在外務工人員達6500人次,務工收入4500萬元,人均儲蓄額較上年淨增100元;存欄生豬3萬頭,出欄2萬頭,畜牧業產值達到2600萬元;培育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3個;實施國債沼氣項目200口;拓寬改造村道公路兩條5500米,新建社道路6條13千米,打機壓井43口,病塘治漏8口,廣播電視村通工程實施2個村9個社160戶,光纖電視累計達到2800戶,覆蓋率達98%,安裝光纖電話340門,新建街道一條150米,恢復路燈45盞;新建房屋8400平方米,到場鎮落戶74戶285人;實施「五改三建五通戶」110戶,新建文明路2050米。中學在校學生1100人,興文小學在校學生205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計劃生育率達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落實節育措施198例,落實「三結合」幫扶戶134戶,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5張,衛生技術人員16人。

巴中市轄鎮。1950年置興文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5年建鎮。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府17公里。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2.2萬。達川到巴中公路縱貫境內。轄沙溪、獅子、雙橋河、西溪、灰山、雙井、石筍堂、園柏、白鴿、中營、關公、紅花、靈龍、牛角、五穀、文叢、中山、九寨18個村委會和興新居委會。鄉鎮企業有農機、電力、食品加工、釀造等業。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中國革命老區經濟文化中心川北農村活動站設此。佛爺灣摩崖造像系唐代石刻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文鎮位於巴州區東部,東與清江鎮接壤,西鄰宕梁鄉,南靠店子、甘泉鄉,北連石門、化城鄉,全鎮幅員面積47.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5841.3畝,人平耕地0.65畝,全鎮總戶數5686戶(其中非農戶351戶,農業戶5335戶);總人口2485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75人,農業人口22178人);全鎮上年度國民生產總值6017萬元,人平純收入2421元。

全鎮共有基層黨支部23個,黨小組76個,黨員592名。有村(居)民委員會19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村民委員會18個);村(居)民小組115個,(其中社區居民小組3個,村民小組112個)。全鎮共有各類優撫對象217戶,235 人;重點優撫對象達72人,(其中傷殘軍人9人;「三紅」9人;老年復員軍人42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134人;參戰涉核退伍軍人33人)。全鎮有建卡貧困人口351戶,1175人,(其中三孤510戶,604人;已享受補助金83戶,83人,人平補助金額100元;已享受農村低保139戶,695人,人月平補助金額20元;已享受城市低保116戶,138人,人月平補助金額58元)。興文鎮現有居民8800多人,原集鎮規劃1平方公里,街道8條,呈「井」字型,地勢平坦寬闊,巴水路橫穿集鎮,現已有「一校二場十廠」落戶集鎮(一校:安馳駕校,二場:機動考訓場、25萬隻蛋雞養殖場,十廠:水泥廠、變電廠、琉利瓦廠、預製板廠、磚廠(4家)、糖果食品廠、鑄造廠、米麵加工廠、防盜門廠、彩石廠)市場繁榮,經濟活躍,車水馬龍,發展前景好,是經商辦企業的好地方。[2]

經濟概況

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120萬元,同比增長13.5%;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實現總產值1500萬元,增加值345萬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7元,較上年淨增183元。

本級財政收入19.05萬元,化解債務17.58萬元,當年在外務工人員達6500人次,務工收入4500萬元,人均儲蓄額較上年淨增100元;存欄生豬3萬頭,出欄2萬頭,畜牧業產值達到2600萬元。

原集鎮規劃1平方公里,街道8條,呈「井」字型,地勢平坦寬闊,巴水路橫穿集鎮,現已有「一校二場十廠」落戶集鎮(一校:安馳駕校,二場:機動考訓場、25萬隻蛋雞養殖場,十廠:水泥廠、變電廠、琉利瓦廠、預製板廠、磚廠(4家)、糖果食品廠、鑄造廠、米麵加工廠、防盜門廠、彩石廠)市場繁榮,經濟活躍,車水馬龍,發展前景好,是經商辦企業的好地方。

基礎設施

培育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3個;實施國債沼氣項目200口;拓寬改造村道公路兩條5500米,新建社道路6條13千米,打機壓井43口,病塘治漏8口,廣播電視村通工程實施2個村9個社160戶,光纖電視累計達到2800戶,覆蓋率達98%,安裝光纖電話340門,新建街道一條150米,恢復路燈45盞;新建房屋8400平方米,到場鎮落戶74戶285人;實施「五改三建五通戶」110戶,新建文明路2050米。中學在校學生1100人,興文小學在校學生205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計劃生育率達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落實節育措施198例,落實「三結合」幫扶戶134戶,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15張,衛生技術人員16人。 2011年10月,經巴中市委領導聲明表示,興文將作為兩大經濟開發區中的一個。

興文新區

四川巴中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巴中市區東部興文鎮。幅員44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面積22平方公里,其中工業園區10平方公里,城市公共服務區7平方公里,商住區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30萬。按照巴中城市「一城兩翼」的城市空間結構,「一城」即巴中城區,兩翼為東部城區和西部城區。興文是東部城區,包括:興文片區、清江片區和曾口片區。

城市道路

整個城市道路的路網分布為「四縱三橫」。四縱:職教學院道路、行政辦公道路、工業園道路2條;三橫為:主幹道、已有的省道202線和規劃的產業大道。

對外交通

巴中經濟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巴達鐵路、巴達高速公路、渝巴陝高速在新區交匯。開發區將與成都、重慶、西安三大省會中心城市形成三小時經濟圈,與南充、達州、廣元、漢中、廣安形成一小時經濟圈。

高速公路分別為

巴中-廣元-成都、巴中-南部-成都、巴中-漢中-西安、巴中-南充-成都、巴中-廣元-蘭州、巴中-南充-重慶、巴中-蒼溪-綿陽、巴中-達州-重慶、巴中-通江-萬源、巴中-廣安-重慶。

鐵路分別為

巴中-廣元、巴中-達州,巴中-南充高鐵、巴中-漢中高鐵。

產業布局

巴中經濟開發區按照「產城一體、城園相融」的發展模式,分區規劃為工業園區、倉儲物流園區、教育科研園區、商貿園區、金融服務區、商住區等。其中,工業園區占地10平方公里,規劃有食品飲料、機械電子、生物醫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精細化工六大功能區;商貿園區布局了綜合市場、輕紡日化、電子五金、藥品批發、電子商務、汽車專業、農產品批發、城市綜合體8大專業市場;科研教育規劃為: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完中、7所小學、6所幼兒園。

招商情況

截至10月7日,巴中經濟開發區共接待來訪企業140餘批次,洽談項目68個。其中,簽訂正式合同8個,投資金額59.6億元;達成意向協議19個,投資金額120億元;在談項目15個。

發展目標

新區建設圍繞現代原生態森林城市的定位,大力實施「135」戰略,即一年奠定基礎,三年初具規模,五年新城崛起。在川東北再造一座產業新區、人居新城,把巴中建設成為川陝渝結合部的樞紐聯接地,同時加快構建以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農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新增長點的現代產業體系,圍繞把巴中建成川東北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標,把巴中興文新區打造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開放型經濟先導區、「兩化」互動示範區、現代產業集聚區、生態宜居都市區,建設成為巴中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建設成為四川省新型開發區、示範開發區、中國西部一流的開發區。[3]

相關視頻

興文縣跨越發展回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