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寧

興寧(別名:齊昌府、循州)是梅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1],素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之美譽[2]

興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屬東江流域和韓江流域,著名景點有何子淵故居、東升圍、雞鳴山等[3]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城市
百科
综合
景点
美食
学校
人物
文化
历史
中文名	
兴宁市
外文名	
XingNing City
别名	
齐昌府、循州
地区生产总值	
171.94亿元(2018年)
下辖地区	
兴田街道、福兴街道、宁新街道3个街道,17个镇
电话区号	
0753	
面积	
2104.85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118.31万人(2018年)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
政府驻地	
兴田街道
邮政编码	
514500
展开

歷史沿革

興寧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境廣跨古興寧江(今五華河)、右別溪(今五華琴江)、左別溪(今寧江)流域,包括今興寧、五華兩縣全境和龍川縣東部、紫金縣東北部地區,縣名由興寧江而得,縣治所在地設在今五華縣華城鎮雷公墩。

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分設興寧、齊昌兩縣。齊昌縣以今興寧地為其轄境,縣治設在古寧昌鄉舊址,即今城北1公里處的洪塘坪(又稱楓林坪)。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齊昌併入興寧,縣治遷至佗城(古龍川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興寧復置齊昌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齊昌縣,置寧昌驛,隸屬興寧縣。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興寧縣治由佗城遷至今龍川縣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興寧城鄉建設

五代南漢乾亨元年(917年),又析興寧縣,並在原齊昌縣境設齊昌府,府治設在洪塘坪。興寧為其屬縣。

宋天寶四年(971年),降齊昌府為縣。天禧三年(1019年),撤銷齊昌縣,併入興寧縣,縣治由吖下圩遷回雷公墩。熙寧四年(1071年),從興寧劃出西南部地區設長樂縣(今五華縣),興寧縣治由雷公墩遷至洪塘坪。此後,興寧縣境相對穩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寧縣治由洪塘坪遷至今興城地。

1958年11月,平遠縣併入興寧。1961年1月,興、平分縣。

1994年6月8日,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

興寧河畔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兩海會館

1996年,面積2104.9平方千米,人口約107.8萬人。轄28個鎮:興城鎮、寧中鎮、寧新鎮、寧塘鎮、龍田鎮、壢陂鎮、坭陂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龍北鎮、合水鎮、石馬鎮、羅崗鎮、羅浮鎮、黃陂鎮、黃槐鎮、崗背鎮、坪洋鎮、大坪鎮、葉南鎮、永和鎮、徑南鎮、徑心鎮、新圩鎮、水口鎮、下堡鎮、宋聲鎮。市政府駐興城鎮。

2002年,興寧市轄興城、龍田、合水、崗背、龍北、黃陂、黃槐、寧塘、石馬、徑心、永和、寧新、瀝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下堡、寧聲、葉南、坪洋28個鎮,共有470個村委會、58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據興寧市政府網2019年2月12日顯示,興寧市下轄3個街道、17個鎮,452個村(居)委會。政府駐地興田街道。

興田街道 面積13.2平方公里 人口17.7萬人 辦事處駐大道中1號 福興街道 面積35平方公里 人口3.5萬人 辦事處駐興福中路 寧新街道 面積29平方公里 人口4.1萬人 辦事處駐文峰一路 合水鎮 面積101.98平方公里 人口3.8萬人 鎮政府駐合水居委會 龍田鎮 面積44.4平方公里 人口4.4萬人 鎮政府駐興田路 大坪鎮 面積187.09平方公里 人口7.6萬人 鎮政府駐大坪居委會 葉塘鎮 面積166.81平方公里 人口8.5萬人 鎮政府駐府前路 新陂鎮 面積43.51平方公里 人口4.02萬人 鎮政府駐興葉路1號 刁坊鎮 面積58.01平方公里 人口4萬人 鎮政府駐刁坊居委會 徑南鎮 面積140.49平方公里 人口3.5萬人 鎮政府駐徑南居委會 新圩鎮 面積117.79平方公里 人口4.5萬人 鎮政府駐新圩居委會 水口鎮 面積228.85平方公里 人口8.4萬人 鎮政府駐水口居委會 石馬鎮 面積107.78平方公里 人口3.8萬人 鎮政府駐石馬居委會 黃槐鎮 面積96平方公里 人口3.6萬人 鎮政府駐黃槐居委會 羅浮鎮 面積273.4平方公里 人口5.6萬人 鎮政府駐羅浮居委會 羅崗鎮 面積148.52平方公里 人口7.5萬人 鎮政府駐羅崗居委會 寧中鎮 面積42.25平方公里 人口3.6萬人 鎮政府駐寧中居委會 坭陂鎮 面積99.51平方公里 人口8.3萬人 鎮政府駐坭陂居委會 永和鎮 面積109.63平方公里 人口4.6萬人 鎮政府駐永和居委會 黃陂鎮 面積127.52平方公里 人口7.4萬人 鎮政府駐龍江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粵東地區,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梅州市平遠縣、梅縣區相接,東部與梅州市梅縣區交界,南部與梅州市豐順縣、梅縣區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梅州市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田街道辦事處位於面積約400平方公里的興寧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

地形地貌

嶺南客家圍欣賞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

興寧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占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氣候

興寧景色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水文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19個鎮(街道)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省尋烏縣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5%。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占73%。

水資源

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生物資源

興寧主要動物有100多種,包括獸、禽、爬行類軟體動物、魚、昆蟲等5類。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計有600多種,包括:(1)喬木、灌木206種;(2)主要中草藥157種,另有野生中草藥300多種;(3)農作物;(4)花卉;(5)其他。

礦產資源

廣梅汕鐵路興寧段

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霞嵐釩鈦磁鐵礦儲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攀枝花。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人口

興寧古韻

興寧縣境,古為百越諸族居地。秦漢以後,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百越融合,成為嶺南的主要居民。現居住在興寧的客家人,大多數是元、明、清時期中原移民的後裔漢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記》謂梅州宋時的民族是:「主為畲瑤,客為漢族」。到宋神宗時主戶為5820戶,客戶為6548戶,由此客家民系開始形成,並逐步發展壯大。興寧人口絕大部分(占99%以上)是講客家語的漢族居民,亦有為數不多(大多數是解放後隨軍政幹部調動遷入)的壯、苗、蒙古、回、瑤等少數民族。

2018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5.39‰,死亡率3.04‰,自然增長率12.35‰。公安部門統計戶籍人口為118.31萬人。

交通運輸

興寧高速公路風光

興寧是粵閩贛邊區域性陸路交通樞紐。205國道,225、226省道,梅河高速公路、興畲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濟廣高速公路、興汕高速公路均貫穿全境,南接珠三角,東連潮汕揭、海西區。全市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33.72公里,高速公路總通車裡程64.16公里。

廣梅汕鐵路和阜鷹汕鐵路(規劃中)貫穿境內,火車客運、貨運站距市區僅2公里。

至2018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8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為138.1公里,全市公路通車裡程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全年完成公路旅客周轉量5.19億人公里,公路貨物周轉量39.4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2.9%。

政治

市委領導 市委書記 余其豹 市委副書記,市長 丘孝東 市委副書記 何志平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徐甦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溫啟龍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賴偉強 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馮 振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袁勇華 市委常,宣傳部部長 何小娟 市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 鄧 強 市委常委,副市長 賴遠斌

市政府領導

市 長 丘孝東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徐甦 市委常委,副市長 陳紹聲,姚智超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陳日新,曾招強 副市長 羅麗平 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練勝紅 市人大領導 主 任 何建元 副主任 李福泉、彭志洪、何偉忠、廖紅彬、溫建文、劉秋宏 市政協領導 主 席 羅利娜 副主席 謝文航、鄭 華、羅健輝、羅苑銘、羅宇芳、曾慶雄 市紀委領導 市紀委書記 馮 振 市紀委副書記 劉瑞靈、陳遠輝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1.94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58億元,比上年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33.68億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工業增加值28.72億元,比上年增長1.9%。建築業增加值5.19億元, 比上年下降21.9%;第三產業增加值94.68億元,比上年下降1.3%。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為25.3:19.6:55.1。

第一產業

2018年,我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健全農村服務體系,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持續改善。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9.91億元,比上年增長5.0%,農業增加值43.99億元,比上年增長5.1%。

2018年糧食種植面積64.54萬畝,比上年增長0.1%;全年糧食總產29.41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稻穀總產27.29萬噸,比上年增長3.1%;花生產量4508噸,比上年增長1.7%;蔬菜產量70.13萬噸,比上年增長6.6%;茶葉產量2612噸,比上年下降0.5%;水果產量15.66萬噸,比上年增長6.5%,其中金柚產量4.4萬噸,比上年增長2.3%。

林業生產穩定發展。全年完成碳匯造林2.5萬畝、森林撫育20.1萬畝,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29個。年末森林覆蓋率達67.65%。森林資源繼續保持林木總生長量大於消耗量的良性循環。

2018年肉類總產5.89萬噸,比上年增長5.2%。其中全年肉豬出欄53.66萬頭,產出豬肉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0%和 6.4%;出欄家禽1760萬隻,比上年增長6%;禽肉產量1.75萬噸,比上年增長4.8%。

2018年水產品產量1.7萬噸,比上年增長7.6%。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92.91億元,比上年增長0.5%,完成工業增加值25.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2.31億元,比上年下降2.4%,增加值1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工業基礎

興寧市已形成了機電、汽車、冶金、工藝、紡織、建材、化工、食品、醫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生產體系;有廣東明珠、華威化工、鵬鑫科技、南豐電氣、金雁電工、興寧電機、恆興生物、樹人木業、廣東鴻源、聯康藥業等1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南豐電氣、富興摩托、富農食品、華威化工、金雁電工等5家企業跨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系列球閥、變壓器、機電及工藝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聲譽;新圩、寧新、葉塘、坭陂分別被省政府列為工藝專業鎮、紡織專業鎮、養殖專業鎮和技術創新專業鎮。

園區設施

東莞石碣(興寧)產業轉移工業園、新興工業園及永和科技工業園、華豐高新技術工業區、興華新區位置優越,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土地儲備充足,已有48家企業進園,其中規模以上有6家。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26億元,比上年下降32.1%。其中:房地產投資22.36億元,比上年下降24.3%,工業投資11.42億元,比上年下降38.9%。

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201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13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24.57億元,零售業實現銷售額94.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9%和9.0%;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4億元,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4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8%和8.9%。

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3.1%。分類別看:居住類上漲9.6%;衣着類上漲1.2%;食品煙酒類上漲0.9%;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3%;醫療保健類上漲5.3%;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4%。

對外經濟貿易

2018年貿易出口總額完成8431萬美元,同上年持平。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2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3倍。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18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1億元,比上年下降1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2.0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8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36.5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5.4億元,比上年增長4.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7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3%。

2018年保費總收入4.39億元,同上年基本持平。

社會事業

郵電事業 2018年郵政業務總量1.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電信業務(含移動通信)總量1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2%。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74.98萬戶,比上年增長13.0%。年末互聯網用戶達21.12萬戶,比上年增長24.4%。

旅遊事業

2018年旅遊接待總人數達50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全年實現旅遊收入32.6億元,比上年增長25%。

社會保障

2018年,全市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人數分別為11.88萬人、4.44萬人、6.74萬人、6.65萬人、4.44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89.84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1.12萬人。勞動力技能培訓2617人,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1.23萬人。

教育事業

興寧的中學

2016年,興寧市教育系統有各級各類學校401所、1個校外教育基地少年宮。其中,法人單位81個(含電大1所、進修學校1所、高完中11所、中職2所、初中25所、九年

一貫制學校3所、城區直屬小學5所、中心小學29所、直屬幼兒園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少年宮1所),面上完全小學58所,教學點120個,帶公辦性質面上幼兒園51

所,民辦幼兒園92所。有全日制學生145225人,其中普通高中學生17528 人,中職學生3625人,初中學生25396人,小學生66068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95人,在園幼

兒28360人。有教職工10460人,其中專任教師10242人(高級職稱1483人,中級職稱7759人,初級職稱750人)。高中教師學歷達標(本科及以上學歷)率為96%,初中

師學歷達標(大專及以上學歷)率為100 %,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中師及以上)為100%。全市學校占地面積440.1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5.8萬平方米。

擁有獨立的科學館或綜合樓36座,實驗室371個,多媒體電教室1260個,語言實驗室47個,計算機室204個,校園網56間,電腦10150台(不含辦公電腦)。

科技事業=

2016年,興寧市組織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35項,其中省級19項,立項9項,獲得科研經費2537.85萬元;梅州市級6項,立項3項;興寧市級10項,涉及工業、農業、電子信息、創新平台建設等多個領域。

醫療衛生

2016年,將縣級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同時,實行藥品零差價和檢查項目價格下調

制度,從上年5月底起至2016年底,興寧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實現藥品零差率,減輕群眾負擔360多萬元;興寧市人民醫院大型設備檢查年讓利達750萬元。全年共成功

創建了省衛生村39個、梅州市衛生村57個。截至年底,全市累計共創建了94個省衛生村和221個梅州市衛生村,省、市衛生村普及率達64.29%。

體育事業=

2016年3月,組織舉辦健身氣功三級社會指導員培訓;5月選派8名(足球二級、太極拳國家級、廣場舞二級)前往外地培訓。並組織跆拳道隊前往相關縣開展教學交流

活動。6月成功舉辦粵閩贛老年人氣排球賽,邀請12縣、市、區的220名運動員參賽,此次老年人的賽事運動員參加人數為歷史之最,興寧代表隊取得男隊亞軍、女隊

冠軍的好成績。8月承辦的省蹦床錦標賽是興寧市近年來首次承辦大型的省級賽事,共有各地市8支隊伍143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興寧市代表隊獲得3金5銀,團體總分第

二的好成績。8月組隊參加梅州市「百街千鎮」乒乓球選拔賽。體育人才上送省體校10人、恆大足校3人、富力足校6人、東莞職校8人、鐵漢生態乙級隊2人、梅州體校

4人。興寧市啟蒙的羽毛球女子運動員陳清晨參加2016年尤伯杯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獲得了女雙冠軍,蹦床運動員劉瑩瑩參加全國蹦床錦標賽勇奪個人全能冠軍,為興寧

市體育爭了榮譽。

歷史文化

人文環境 一、史前文化

崗背圩鎮背後的城堡式四角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興寧開展過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鎮荷樹拗等地發現鏟、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1982年,在永和鎮

振興管理區貓子窯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屬新石器中晚期遺存;同年,又在葉南鎮中徑大窩裡採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屬新石器晚期遺存。到80年代末為止,興

寧境內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30多處。興寧博物館收藏了上述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個。這些出土文物和遺址說明早在七八千年前,興寧已有古

人類居住。從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紋來看,當時已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已有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

二、宋以前南遷漢人與早期居民

羅浮渡田河

宋代之前,中原漢人已有幾次較大規模的南遷。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國60萬軍隊攻滅楚國,繼之深入嶺南。續後,秦朝把嶺南作為遷徙中原「罪

徒」的一個流放地,加以「經略」開發。終秦一代,南遷的中原人有3批、數十萬人。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鎮大村鬼樹窩崩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編鐘。經廣東省博

物館專家鑑定,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文物。編鐘的發現說明秦漢之際興寧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他們可能先是駐軍,後代成了嶺南居民。在發現編鐘的村莊有個地方

叫秦王坪,相傳就是駐軍的營地。

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漢人亦有多次連續性的南遷轉徙。遣至唐末五代,南遷客家先民,「其遠者已達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則達福建寧化、長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則在贛南各地。」興寧歷史上先後隸屬於惠、嘉,引文中所述應是包括興寧的。

根據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北宋熙寧三年(1070),興寧縣約有6000戶。翌年,興寧分地置長樂(今五華)縣後,有4000戶。宋代戶口以役賦對象列冊,足證明官宋前中原漢人定居興寧者已為數不少,此外當時地主有隱藏人丁的做法,實際上興寧的人口遠遠不止如此。

寧中獨特的庭院式圍樓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見於史籍的還有瑤族。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瑤之後頗多,大抵聚處山林,砍樹為舍,刀耕火種,采山獵原,嗜欲不類,語言不通。土人與之鄰者不相往來,不為婚姻。本縣瑤民亦眾,隨山散處。」以嶺東文化與居於廣東的瑤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較,可以斷言,古代嶺東居民與瑤族居民曾長期和睦相處、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統治者曾對瑤民大舉征伐撫緝,興寧瑤民逐漸減少。清康熙以後,清政府把瑤民與漢民一體編戶,消除漢瑤界限。至清末,除外遷者以外,縣境內已沒有瑤族居民。清末羅獻修《興寧鄉土志》記述:「國(清)初時,縣東六十里鐵山蟑尚有瑤民磊石為居……近百年來,既消歸烏有矣。」

廣東客家漢劇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還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漢時代,輾轉遷徙到廣東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為圖騰,成為水上居民。他們何時開始定居於興寧,尚待進一步查考,但至遲在元朝未年間。據史籍記載,明朗正統(1436~1450)年間,興寧已有在籍疍民38戶,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據《興寧鄉上志》記載:「惟麥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三、客家民系

經歷了幾次大遷徙的客家先民在粵東北以及相鄰的閩贛邊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山區定居後,逐漸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風俗習慣乃至相似的倫理道德觀念等等。客家先民遷入梅州地區的興寧,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繼續外遷的之外仍有百萬之眾,全縣百人以上的姓有93個。

客家民居=

圍屋結構

興寧的北邊主要是山區,它的建築以四角樓為主,村子成長方形,二層結構;因為地理關係,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舊時嶺東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經濟,沒

有魚塘的話,要吃魚就困難了。據老人介紹,四角樓在修建的時候,花費極為驚人,特別是用於建牆和泥的漿水,用的全是糯米漿。由此建成的牆壁,極為堅固,一

般鐵釘都難於釘進,如興寧特色古民居何子淵故居、原膴隆基等。

興寧的客家民居,主要分為北山南水兩大風格。南邊近似水鄉,以圍龍屋為主,主體結構是圍龍屋,屋前有個禾坪,主要是用於曬穀等農事及紅白喜事,禾坪前是口

水塘,用於養魚、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時候,它就成了孩子們嬉水的樂園。大多數村子的前邊都有一條用於農田灌溉的小河,小河裡有魚有蝦。屋後有屬於私人所有

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裡住着各種各樣的小鳥。

客家圍龍典型——花螺墩

興寧圍龍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棟兩橫一圍屋,正中一大門,兩旁一小門。大的也有多橫層、多圍層的,其小門也跟着層數增多而增多。如葉塘黃雀湖黃屋、寧新東興圍攻(九廳十八井)均為三層圍龍,合水官塘下黃屋有四層圍龍,寧新花螺墩長興圍羅屋計有六層,據知是興寧市內圍數最多最典型的圍龍屋。

花螺墩長興圍羅屋的結構為三堂八橫六圍龍,堂分上中下三堂,橫為三堂兩側縱列的房門對着堂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後面半月形的圍屋的橫屋,圍是堂屋後面半月形的圍屋。如不身臨其境,是不能體會到圍龍屋整體結構的意義的。

歷史文物

春秋戰國編鐘

古風歡奏

興寧編鐘,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樹窩崩崗處,發現春秋戰國(前770年~前221年)編鐘六個,為紅銅與錫合金製件,宮廷樂器。其器形上大下小為合瓦型。

柄肩附紐,鐘口有角,兩側有細長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組13個乳釘,背面有3排3組,每組4個共12個乳釘,鐘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紋、斜線紋,下部橫向為支雷紋,表

面鋼綠表翠,古味蠱然,進之揚聲。其重量分別為28.5、27.5、21、18(其中2個同重量)、16.5市斤,是廣東境內已發現編鐘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

珍貴。它的發現,對研究古代人類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關係、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春秋戰國編鐘在新圩的發現,也說明了秦漢之際興

寧地方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

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它與北方方言相似,是從北方語言演變而成的。客家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帶,因戰亂歷經了東晉、唐末以及宋、元、明三個時期

的大遷徙。先後在贛南、閩西、粵東北地區定居。定居後又與南方百越人相處。在遷徙中和定居後都夾雜了不少各地方言,加上氣候、水土之差異,使語言發生了不

同程度的變化就以興梅地區來說,客語雖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異。梅縣語沒有翹舌音zh、ch、sh,五華語上聲不明顯。梅縣語較軟,五華語較硬,興寧語則介乎

其中。興寧語語調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風」、三十個「是」之說。客家先民既來自中原,其方言雖經千餘年之演變,仍多六朝古音。

地方特產

因為文化習俗的不同,北方人稱為「糕」的濕麵粉製品嶺東人稱為「粄」,客家人說「糕」是餅乾。

興寧美食

砸棕

在客家語中,砸就是壓的意思,砸棕就是壓制的棕子。其製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飯放在木格子裡壓實,然後放在油鍋里去炸,必須不停地翻轉,使砸棕變得金黃。軟和

香是砸的特點,因為是油炸的緣故,食用後使人容易上火。

溜鍋粄

溜鍋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起順着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里去。一般是放鹹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麵食,又軟又滑。

如果再加點正宗的嶺東水鹹菜,溜鍋板就集咸滑熱三種滋味。

石馬番豆

番豆就是花生,石馬地方的人民用一種頗為奇特方法來製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磚頭泥(必須是帶硝性的)搗碎加鹽和番豆在一塊熬熟,撈出又在同樣的泥粉里滾,混上米漿使泥粘實番豆,曬到半干,即放在一種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這樣製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絕不是市場上的紅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製作複雜,食用易粘泥,已經鮮有生產。

雞頸粄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團,放入熱油鍋里,用鍋鏟壓拍,然後把它翻過來用鍋鏟壓拍,不斷重複,把它壓拍成薄片煎熟。趁熱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細細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豎起即可食用。

蘿蔔粄

蘿蔔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用蘿蔔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蔔粄,是嶺東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蔔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田艾粄

這是一種生長在田埂的艾搗爛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帶着特別的芳香,入口細嚼,喉間鼻里盡得享受。長在沙堤上的田艾,葉梗肥大,用這種艾的做田艾粄,特別香。

釀豆腐

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邊的豆腐,實在太差勁。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頭刀肉餡,細火慢煎。在現代,釀豆腐為興寧人過年必備的菜餚,根據興寧人的習慣,豆腐取「付唔園」(即怎麼都給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嶺東四菜之一,隨着開放之後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變種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黃粄

梅州地區的興寧北部山區,有一種只此一家的獨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黃色,產量極低,很少人種。但是用這種又叫禾米的做板,卻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

蓼花

蓼花是一種鬆脆香為特點的興寧小吃。

腐卷

腐卷也是一道嶺東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餡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組成),並用油炸而成。腐卷亦可作為煲湯的原料,味香而不膩。

珍珠紅

它曾經代表着興寧最高榮譽,中華老字號產品,嶺東歷史名酒。

雞炒酒

雞炒酒有三個待點:補身子、特別香、特別順口。雞炒酒經常被興寧人用作產婦坐月子之用;另當有家添男丁的時候,該家就將雞炒酒炒上一大鍋,發於全村每家一碗。

樂仙腐竹

產於梅州興寧市樂仙腐竹廠,有傳統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劑,質量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要求,產品覆蓋梅州、汕頭、珠三角等地,深受廣大城鄉人們的喜愛。

風景名勝

興寧市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風景區、寶山村、鐵山嶂、獅子岩、湯湖溫泉、興寧學宮、兩海會館、劉氏總

祠、羅浮銅鼓寨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

客家圍龍屋-龍田齊安圍

人文景觀景點有興寧十大古民居、嶺東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何子淵、羅香林、何天炯、李善邦、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齊昌古八景:

蚌湖映月照齊昌,丞相文峰絕異常。

泛泛扁舟浮古渡,紛紛夜氣鎖神光。

雞鳴春曉開窗牖,龍母遺蹟有石床。

最喜湯湖堪濯足,墨池書院紫薇香。

著名人物

興寧人文薈萃,名人輩出。

宋代,有竭力反對秦檜對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羅孟郊;

明代,有佛教臨濟宗傳人何南鳳,方志學家張天賦,愛民御史王天與;

劉氏總祠

清代,有《羅家通書》創始人羅慶輝,詩人、考據家胡曦,數學家饒寶書;

近代,有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

現代,有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何貫中,無產階級革命家黃文杰、陳但、張中,閩粵贛邊區領導人羅屏漢,愛國民主人士羅翼群,起義將領李振,嶺東研究開拓者羅

香林,地震研究科學奠基人李善邦,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如心,新興版畫運動先驅羅清楨、羅映球,新中國電影開拓者袁文殊,「左聯」詩人馮憲章,小說家白

危,化學家羅雄才,伍晉南,鄧逸凡中將,金屬材料和機械工程學家張作梅,高分子化學家、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王佛松,當代著名學者、教育家王越,中央委員、

原廣東省長黃華華等。

他們所處的時代各不相同,但在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建設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貢獻。

榮譽稱號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5]、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油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杯花舞)之鄉、中國圍龍屋之鄉、中國花

燈之鄉[5]、全國「中華詩詞之鄉」、中央蘇區縣、省文化先進縣(市)、省教育強縣(市)、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示點縣、省城鎮建

設試點縣、省水利建設示範縣、省雙擁模範縣、省農機化示範縣、省林業生態縣。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興寧小南京(1911-)、中國商貿百強縣(1960-1998)、中國經濟百強縣(1960-1978)、廣東工業十強縣(1960-1990)、粵東經濟排頭兵(1955-1985)等稱號。這是興寧的輝煌時期。

1.興寧電器廠發明世界第一台聯合收割機(簡陋型)。

2.興寧魚苗場在「四大家魚」孵化技術上大大超過已研究二十幾年的日本,並且領先世界。

3.興寧電器廠生產出中國首台10兆千伏變電器。

4.興寧球閥廠曾經譽稱「中國閥門第一廠」。

5.謝育新、郭億軍、張小文、蔡錦標四名來自同一所小學(城鎮三小)、同一所中學(興寧一中)球員同時入選當時的中國男子足球國家隊。

6.到2005年,興寧市湧現出包括原廣東省省立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原東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如心等45位大學校長,被譽為中國「大學校長搖籃」。[10]

視頻

興寧2021賞燈舞龍上傳於 2021-02-27

興寧人在惠州2021年女神節活動上傳於 2021-03-1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