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西国际机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西国际机场(日语:関西国际空港/かんさいこくさいくうこう Kansai kokusai kūkō */?,英语: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KIX;ICAO代码:RJBB),常通称为关西机场、大阪关西机场或关空,是位于日本大阪府的机场,坐落于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离岸5千米的人工岛上,面积约1,067.7公顷,行政区划横跨大阪府的泉佐野市(北)、田尻町(中)以及泉南市(南)。其为京阪神都会区乃至于近畿地方主要的联外国际机场,并与神户机场、大阪国际机场并列为关西地方三大机场。根据日本《空港法》,该机场被分为据点机场。

关西国际机场于1987年动工兴建、1994年9月4日完工启用,是世界第一座完全以填海造陆建成的机场[1],它同时也是一座海上机场,可不受宵禁限制的24小时运作。该机场在规划初期曾被暂称为关西新机场(関西新空港),或因所在地名而被一小部分地方人士称为泉州机场(泉州空港)。其里程大阪市中心约38千米,可透过高速公路或联外铁道来往,车程最快32分钟。

历史

1960年代日本,日本关西地方的航空需求逐渐扩大,由于大阪既有的大阪国际机场(伊丹机场)缺乏腹地扩建,兴建“关西第二机场”的呼声孕育而生。1963年,日本首相府内近畿圈整备本部提出的“大阪国际机场扩张整备与第二国际机场建设”计划获得内阁会议通过。由于大阪周边用地吃紧,日本政府决定以填海造地修建机场,并从大阪南港近海、神户近海、明石近海、淡路岛、泉州近海等5个预定地中选出泉州近海为场址。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阪湾水域从无至有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

机场第一期工程建有一条3500米长的跑道,航站楼主要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日本建筑师冈部宪明设计,另外还有其多位著名的建筑师工程师参与设计,并由青木建设负责填海工程,采用玻璃金属的高科技派建筑风格,长度达1.5千米。启用后,承接了伊丹机场所有的国际线航班。

运营统计

关西国际机场是日本第二大国际机场,也是日本第一座可24小时运营的机场[2],更是全世界第一座采民营(公有民营)方式运营的国际机场。根据官方统计,在2005会计年度中,关西机场共有112,579次起降,其中包含72,251次的国际班机起降与40,326次的国内班机起降。总旅客人次16,428,399人,其中包含11,139,336人次的国际旅客与5,289,063人次的国内旅客。总货运量843,368吨,其中大部分都是国际货物运输,占了800,555吨,而国内货物则只有42,813吨。在每周航班数量上,以2006年度夏季(3月26日 - 10月28日)为例,每周有来自5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203班次的国内航班,与507班次的国际航班,共710班次,其中纯货运航班占了135班次,共享航班号的班机只计算实际起降的班机数量。

交通联络

国际航班乘客可以乘坐旅客接驳列车Wing Shuttle连接各登机闸口。

由于是位于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岛上,关西国际机场与日本本土的地面运输只能靠长度超过3.7千米的关西国际机场联络桥来连接。桥梁设有上下两层,其中上层为六线道的汽车车道,属关西空港自动车道的一部分。下层则为往返共两线的铁道线路,由西日本旅客铁道与南海电铁两家公司共用,终点站关西机场站(関西空港駅)与机场航站楼相连,提供班次密集的接驳服务。除了一般快车外,两家公司分别还推出可以快速往返于机场与主要都会区之间的特急列车,包括JR西日本的机场特急遥,与南海电铁的特急Rapi:t。

除了铁公路地面运输,另外还有高速渡船航班往来于神户机场。

视频

关西国际机场 相关视频

机场系列 日本关西机场 特别观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