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关塞
|
|
|
关塞,读音guān sài ,汉语词语,意思为边关;边塞。
解释
1、边关;边塞。
2、指 函谷关 和 桃林塞 。
出处
《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
唐·杜甫《伤春》诗之一:“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明·张缙彦《袁石寓(袁可立子)饷边》:“关塞秋深寒叶尽,边城月落戍筹长。”
明·何景明《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当其(袁可立子)督饷辽左,历览关塞,指雇毳幕,筹策表饵,欲以尺组系单于,故其诗纵横顿挫,若田僧超临阵作壮士歌,使人有车驰马骤,投石横草之思。”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个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关塞一带住过很久,知道汉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於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儁,欲共立为主。” 胡三省 注:“关塞,谓函谷关、桃林塞也。”[1]
参考文献
- ↑ 陕西关中的“关”都指的是哪些关塞?,腾讯网 2019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