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譯《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個宇宙體系的對話集》,通常簡稱《關於兩種世界體系對話》或《天文對話》。天體力學和近代科學思想史著作。伽利略(見「兩門新科學的對話」)著。始作於1624年,1632年在佛羅倫薩用意大利文首版。1661年譯成英文在倫敦出版,後美國出版了多種英文本。又有法文、俄文等譯本出版。中譯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由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53年英譯本轉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伽利略集天文學研究之大成。書中以自然科學的新成就為依據,以3個學者對話的形式表明了作者的觀點,批判了亞里士多德—托勒玫的地球中心說和宗教唯心主義世界觀,論證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全書由4天的對話組成:「第一天」的內容是利用1572年和1604年2顆新星的出現、彗星的「生長」和「隕滅」,太陽黑子的產生和消失等自然現象,批判了經院哲學關於「天不變」、「天地之間有根本區別」的謬論和亞里士多德學派關於天體的組成和性質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基元實體」的學說,論證了它們在本質上的統一性及其運動變化的永恆性,提出了運動並不導致生長和毀滅這一重要見解,闡述了物質守恆的思想。「第二天」的對話用力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和「簡單性原則」,批判了地球不動的謬論,分析了地球晝夜運動問題,證明了地球和所有天體都是運動的,並且提出了「簡單性原則」,論證了地動學說,駁斥了亞里士多德學派關於地球靜止不動的論點,指出了在地球上進行的一切實驗,都不能證明地球是否運動。這一天的對話,構成了本書的中心部分,它奠定了地動說的物理基礎。「第三天」主要分析了地球的周年運動即繞日的公轉,批判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謬論,論證太陽是宇宙(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在繞太陽運行。以大量觀測資料,對行星運動的規律進行了分析,尖銳地揭露托勒玫體系的矛盾和混亂,證明哥白尼體系的諧調和簡明。並對宇宙有限和具有中心的觀點提出了懷疑。「第四天」敘述了潮汐理論。認為地球的2種運動使地球產生顫動,致使海水來回激盪而產生了潮汐,否認太陽和月亮引起潮汐的說法。科學的發展證明,伽利略的這個理論和觀點是錯誤的。本書中有不少自然科學唯物主義觀點,並對宣傳哥白尼體系起了巨大的作用。除了潮汐問題外,書中提出的其他主要觀點,都為後來的科學發展所證明。本書在天文學史和物理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哲學意義,與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合稱為近代天文學文獻的3部最偉大的傑作。
工具書的特點
1、從編輯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檢索而非通讀[1]。
2、從編排方法而言,工具書總是按某種特定體例編排,以體現其工具書性,易檢性。
3、從內容而言,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識、信息比較成熟可靠,敘述簡明扼要,概括性強[2]。
視頻
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人民數字聯播網,2020-05-13
- ↑ 工具書的特徵,豆丁網,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