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矩瘤蛎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兰矩瘤蛎蚧昆虫名,为同翅目:蚧总科:盾蚧科。分布在沪、苏、浙、台、晋、陕等地。寄主植物有香樟、 建兰、墨兰、剑兰、苏铁等。特别是对香樟危害更为严重,固定在叶片正反面吸取汁液,叶柄部只要有一头雌蚧寄生,则此叶很快枯焦。若枝条上如皮层一周布满此蚧,则上不整枝枯焦,这是早期发现此蚧危害的重要标志。严重时若整株香樟主干布满蚧体,可导致树木死亡。此蚧有雌雄相对分群集中的习性,叶上以雄蚧为多,枝干特别在腋芽、分叉处以雌蚧为多。[1]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雌):介壳前狭后宽,长2.4mm,宽1.46mm,呈长梨形,黄褐色。壳点深褐色,突出于介壳前端。雌成虫体长1.5~1.6mm,长梨形,淡黄色。在中胸腹面有腺瘤3个,后胸腹面有6个,每腹节侧各4个,臀角2对。孕卵后体色逐渐变为淡紫色,到产卵前期除头、尾外则呈淡紫红色。
成虫(雄):介壳较小,呈狭长状,长1.46mm,宽0.59mm,壳点黄褐色。
卵 椭圆形,淡紫色。
幼虫 初孵若虫卵圆形,淡紫色;1、2龄虫体长梨形,黄白色,介壳由黄褐色逐渐变成深黄、黄褐和黑褐色。
防治方法
1、注意通风。及早发现虫体,并用毛刷刷去虫体。
2、大面积发生时,可化学防治。一般在若虫孵化盛期,喷洒药剂1~3次。每次间隔约10天。常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速扑杀乳剂1000倍液。
发生规律
兰矩瘤蛎蚧在上海地区 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
兰矩瘤蛎蚧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春5月中下旬产卵于介壳内,每头雌蚧产卵20~30粒。初孵若虫缓慢爬行多在主脉两侧,少数在叶缘固定刺吸危害,并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世代不齐,下半年又有较显著的若虫出现高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