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兰因絮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兰因絮果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兰因絮果例句

兰因絮果,现业谁深。(清·张潮《虞初新志·小青传》)

兰因絮果解释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如懿传》的最后两集。如懿对乾隆说:“皇上,你知道兰因絮果吗”?镜头滑过,如懿表情安静,全然没有病入膏肓的慌乱,也没有被猜疑被冷落被遗弃的幽怨。她说花开花落自有时,她静静看着乾隆走出宫门。是秋天吧?他们身着精美刺绣的宫装,彼此留给对方一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不同的是,乾隆的脸是惆怅悔意和怜惜,如懿则是平静淡然,像秋日里的云,说着说着就要飘远了一样。这是他们在人世的最后一面,乾隆并不知,如懿远远对着乾隆慢慢走向宫门渐出视线的背影躬下身,行了此生最后一个告别礼。一个无声的画面,让整部剧掀起巨浪。我相信,所有看到这里的人都会想哭。有一种痛说不出才是真痛。[1]

美好的相遇到最后,爱情走远,当时的少年郎已不是往昔的那人。青梅竹马的恋爱,经过世俗的洗礼,经过无数人面的交叉更叠,让这个深居宫中的女子再也不相信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的说法。那么多女子因为爱情而陷落,那么多女子围着一个人悲喜交加,甚至付出生命。她所执念的爱,早就在后宫嫔妃中的各种陷阱、嫉妒、围攻中失去了原色。她看着她所爱的人不停遇见生命中的所爱,不停背叛她,怀疑她甚至听信别人的谗言,她原本的那份热烈早已化作香炉上的烟灰。但她的内心仍然怀有对爱的期盼,她清冷、倔强、自尊、敏感,直到死仍守着那份执念一个人的心意。

历史典故,详细解析

  1. 兰因絮果,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 这里的“兰”用以表达齐心协力的夫妻状态非常美好,而齐心协力,本身就是恩爱了。
  3. 后来,又见于《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4. 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郑文公有一名妾室,名叫燕姞。燕姞名不见经传,一直渴望得宠,却一直无法引人重视。有一天,她熟睡时梦到了一个仙女,仙女赠送她一朵兰花,并且说“世人皆爱兰,如果你一直佩戴者它,那世人便会像爱兰一样爱你”。醒来后,燕姞觉得这一定是上天的暗示,于是日日佩戴兰花,果不其然,不久以后郑文公就宠幸了她,二人还生下一个儿子。
  5. 从那以后,所谓的“兰因”便可以指代夫妻合和,幸福美满了。
  6. 那“絮果”又是何意?
  7. 你一定听说过,东晋时期宰相谢安家宴,宴罢,带着孩子们去院子里赏景,见漫天飞雪,便问:白雪飘飘何所似?谢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从此才女之名传遍。
  8. 絮,风一吹,四散而飞。用来比喻婚姻,则是离异的结局。
  9. 我想 这时候你就明白如懿为什么会说这句话了:我们年少相识,因为爱而结合,但是最终也逃脱不了诀别的命运。
  10. 夫妻离心,这本并不少见,但是如果你知道了郑文公与燕姞的结局,才会更加为如懿心碎。
  11. 燕姞不仅有兰因,还有兰果。
  12. 燕姞得宠后不久,生下了一个男孩,感慨兰花对自己的恩赐,所以为孩子起名“子兰”。
  13. 郑国内部因为夺嫡之争不再适合公子们留住,子兰于是逃亡到了晋国,长大成人后凭借自身的才能成了晋国的大夫。当时晋国国主为晋文公,他非常欣赏子兰的品格与气节,二人相互信任,关系非常好。晋文公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国在濒临崩溃之际同意:将子兰接回国内,立为太子。
  14. 郑文公去世以后,子兰继位,与晋国交好,是为郑穆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