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牙象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牙象王
圖片來自六图网

六牙象王,象王惧怕别的大象听到动静赶来损害出家人,强忍苦楚,—声不吭。直到猎人走远了,才忍不住大声嗟叹起来。后来终因伤势太重死去,投生到天上

原文

早年有一只六牙象王,带领五百只大象一同日子在山林中。

象王有两个老婆。一天,象王见湖中有—朵莲花,娇艳欲滴,非常漂亮,便捞起这朵莲花送给第一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非常高兴,说:“这么冷的天,你居然能找到如此漂亮的花给我,我太美好了。”

另一个老婆却生气了,吃醋地咒骂:“你这个偏心眼的!我要有毒药非把你毒死才好。”她越想越生气,一口气上不来,居然憋死了。死后,她的魂灵投胎到一个首陀罗家,变成这家的女儿。渐渐地,她长大成人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宛如一朵掐得出水的莲花。她既聪明又机伶,上通地舆,下知地舆,广识古今,明知盛衰。她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国王听到了,就聘她入宫,成了王后。

  王后常常向国王叙说治国之理,施政之道,国王听了非常敬服,对她唯命是从。

一天,王后对国王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只六牙大象。我想用它的牙来做装饰品。大王—定要给我把象牙弄来,不然我马上死给你看。”

  国王说“王后,你别开玩笑了,世界上哪有长六根牙齿的大象?这话传出去人家会笑话的。”

王后说:“我对此看得很重,—直顾忌在心,假如你不满足我,我—定会抑郁而死的。”从此郁郁寡欢,生起病来。

  国王很着急,假定自个梦见—头六牙大象,问四名大臣:“古往今来,世界上莫非真有这样的大象吗?有啥方法能找到它?”

  一位大臣说:“世上底子没有这种大象。”

  第二位大臣说:“大王所做的不过是个梦算了。”

  第三位大臣说“我如同听说过有这么—头大象,不过它日子在悠远的本地。”

  第四位大臣说:“要想捉住它,恐怕比登天还难。”

  四个大臣回去以后,招集四方的猎人,向他们探问,究竟有没有六牙大象。

  一个日子在南边的猎人说:“我爸爸生前常常提到过这头象。不过实在太远了,很难捉住它。”

  大臣带着这个猎人去见国王,国王与王后马上接见了这个猎人。

  王后对猎人说:“你向南直走三千里,有一座大山,进山后走两天,就能抵达那头大象的住地。  你在路边上挖个坑,再剃去须发,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躲在坑里把它射死,然后把它的牙截下给我拿来。”

  猎人照着王后的叮嘱来到大象日子的本地,公开把大象射中了。象王见是一个出家人,便问“你是出家人,为啥要害我呢?”

  猎人说:“我想要你的牙。”

  象王说:“我痛得实在受不了。你想要象牙,从速来拔。或许过—会我会改动主意,不光不让你拔牙,还要杀死你。”

  猎人急速上前,把象王的牙逐个拔下。象王又叮嘱猎人说;“你快点跑,留神别留下足迹,避免别的象知道后顺着足迹来追你。”

  象王惧怕别的大象听到动静赶来损害出家人,强忍苦楚,—声不吭。直到猎人走远了,才忍不住大声嗟叹起来。后来终因伤势太重死去,投生到天上。

  群象听到象王的悲鸣,匆促赶来,见象王现已死去。咱们—看象王的惨状,大叫起来:“是谁杀死了咱们的大王?从速捉住他!”但是四处寻找,也没发现凶手的踪影。咱们回到象王身边,悲伤地啼哭。

  再说猎人取回象牙,交给国王。国王一见象牙,只觉得浑身—阵阵打冷战,牙齿也吓得格格响,没有勇气伸手去接。王后刚伸手接过象牙,俄然天空响起一个响雷,她便口吐鲜血,倒地死去。[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