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六国封相

越剧舞台戏(剧照)原图链接来自 网易 的图片

六国封相》,传统戏,该剧男班时期搬上越剧舞台,女子越剧前期越剧编剧刘涛曾对该剧作多次修改,供徐玉兰主演的班子演出。

目录

剧目介绍

越剧《六国封相》源于元人所作的南戏《苏秦衣锦还乡记》。写战国时期,苏秦在叔父守贤和妻子周氏的资助下到周王处游说,周王不见信,又赴秦国献策,亦未被秦国丞相商鞅所用。无奈典当衣衫回家,遭到其父母冷待,兄嫂取笑。苏秦欲投水自尽,被其叔守贤救起,用好言相劝,并留其到自己家中,供176他读书。苏秦夜以继日地发奋渎书,有时困倦,乃头悬梁,锥刺股。其妻周氏欲温旧情,深夜前来探望苏秦,被苏秦拒见。尔后,其叔守贤又资助苏秦游说六国,向六国献合纵抗秦之策,被六国国君采纳,授燕、赵、韩、齐、魏、楚六国丞相金印,衣锦荣归。无情的父母、势利的兄嫂,羞得无地自容,对他百般奉承,其嫂长跪不起,向苏秦连连谢罪。苏秦虽非常恼恨家里亲人,但念骨肉之情,只好斥其薄情后罢休。并用厚礼赠苏守贤后与妻子周氏团聚。

《苏秦悬梁刺股》折子戏是《六国封相》中一折。写苏秦为了发奋读书,用发悬梁手执锥,与瞌睡鬼作斗争。20世纪40年代后期,东山越艺社范瑞娟曾主演陔戏。

中国戏曲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1]”、“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如: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山东的吕剧[2]、福建的闽剧、湖北的汉剧、河北的评剧、江苏的昆剧等。

视频

六国封相 相关视频

越剧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戏曲绝活展示

参考文献

  1. 南戏,谋略学,2020-07-19
  2. 山东吕剧大全,戏剧网,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