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物倉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公物倉是指為推進國有資產的共享共用和優化資源配置,對行政事業單位長期低效運轉、閒置、超標準配置的資產,以及經批准組建臨時機構、召開重大會議、舉辦大型活動等形成的資產進行統一管理、調配、處置的運作平台。
公物倉遵循「集中管理,厲行節約;統籌調劑,循環使用;科學整合,受託管理;規範運行,強化監管」的基本原則,主要對市直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家具用具等(房地產除外)進行集中收儲、合理調劑、依法處置,實現了單位資產收繳、調配、使用和處置等「一站式」管理。
公物倉的主要作用
公物倉的建立,避免了資產『一封了之』的浪費,有利於閒置、待處置、超標準配置和臨時機構公物的各盡其用,讓有限的國有資產滿足更大公務需求,把勤儉作風真正融入到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中去。
公物倉建立原因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降低機關運行成本,建設節約型機關的要求,公物倉應運而生。公物倉主要管理對象是閒置、待處置、超標準配置和臨時機構的資產,對於這些資產,過去很多時候是「一封了之」,既占地方,又閒置浪費,還容易造成資產流失。有了公物倉,這些閒置資產就有地存放、有人維護、有人管理,能及時調劑給有需求的單位使用。不僅能發揮資產剩餘價值,又能做到物盡其用循環利用,符合當前綠色發展理念。
公物倉的特色工作
參考杭州市餘杭公物倉的特色工作,根據餘杭晨報發布的要聞,具體內容如下:
1、倉儲智慧化。實現公共物資數字管理,倉儲系統管理支持電子圍欄及芯片防拆卸功能,系統物資出入庫上架支持系統自動實時更新。實現涉案罰沒物資智能管理,建立區域封閉物理隔離的智能管理區,所有物資採用「一案一物一碼一檔」管理模式,可匹配人臉識別、身份驗證、電子監控、虹膜識別等技術手段規範管理。
2、平台數字化。開發公物倉管理信息化平台,平台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應急事件數據同步,根據一張網的數據展示所有物資的地點、數量及權屬部門。
3、管理集約化。採取集約化管理,可騰退大量檔案存儲占用辦公用房,倉儲成本費用預計下降50%。
4、對標標準化。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對接標準化專業機構,撰寫完成《杭州市地方標準立項分析報告》,並着手編制《政府公物倉通用物資進出倉管理規範》,推進杭州市地方標準立項,加快完成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
5、資產雲管理。自2022年起區直各單位在線上平台申請辦公設備及家具使用,由區級公物倉進行統一調配,對出庫資產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進一步規範各單位的報廢及更新流程。
參考文獻
- ↑ 日文是怎麼來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漢文,改換成他們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與漢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國人看它如天書,俄羅斯人卻如數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