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子无忌(姜建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公子无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公子无忌》中国当代作家姜建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公子无忌

偶读晚唐韦庄《忆昔》诗,颇为喜爱其中一句“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便不由得遥想起公子无忌了。

这里所说的公子无忌,自然不会是金庸武侠中那“不识张郎是张郎”的张公子无忌,也不是大唐开国有功、位列凌烟阁榜首的长孙无忌,而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公子无忌。

《礼记》中说:“诸侯之子称公子。”所以那时的公子,本是王室成员,享有贵胄血统,加之深受礼仪调教,文质彬彬,则又增加了一股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习气,可谓风流倜傥,温润如玉。此为公子之幸。然而,他们终究大部分要班列人臣,侍立堂下。若是无才,横遭国人轻视;如若有才,君王忌惮有加。此为其不幸。所以,七国争雄时代,赫赫大梁城内,既才华横溢又心忧国运的魏公子无忌,便由此上天注定般遭逢了无计可施的悲剧命运。

魏公子无忌的主要事迹,见诸《史记·魏公子列传》一文。读太史公《魏公子列传》,一般人熟悉且看重的是这样两件事:一为卑事侯嬴,一为窃符救赵。前一件事,充分体现了了他礼贤下士的风范,几乎要给人落下作秀的嫌疑;后一件事,诚可谓惊世壮举。我们一般评价为魏公子不畏强暴,“义不帝秦”,且目光长远,以大局为重,十足值得称颂。然而不要忘了,这件事始终是存有争议的。

魏公子窃符救赵,刚开始更多的是受姐夫平原君所激,有好面子的嫌疑。所以当他得不到魏王的允许后,想到的办法竟是逞匹夫之勇——带领一帮门客前去赵国并与之共存亡。此种做法殊为不智,更容易使人感到他所谓重义之中,很大程度上是过于重视名誉。直到他行过夷门,得到了奇人侯嬴的指点,才闹出矫诏夺军、窃符救赵等一干大事的发生,然后是率领联军一举击溃秦军对赵都邯郸城的围攻,直接打破了秦昭王灭赵称霸的美梦,也让个人 声誉在“国际舞台”上变得空前高大。

于是,公子无忌受足了敌我双方面的赞赏,以至于使得一直以来与他齐名的平原君差点在本国之中抬不起头来。然而,他却在进一步激怒了自己的哥哥、魏国的主人——魏安釐王,而且有明知故犯的嫌疑。不然,他也不会在功成之后,竟要客居赵国达十年之久而不回国。

更有甚者,当秦国觉得魏国有机可趁、接连攻打之时,信陵君这一次却丝毫不着急于救母国于危难之中,反倒是先严令门客不得劝谏,很有些“利”令智昏的味道。幸好,公子无忌到底保持了他惯有的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高尚品德,终于率部归来,并凭借其国际声誉找来盟友作为外援,再一次击退了令诸侯谈之色变的大秦铁骑,而且一路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下,让秦军在几年内不敢轻易出关东向。这一次的胜利,不独是保存了魏国,也让长期以来活在强秦阴影之下的东方六国,狠狠地出了心头一口恶气。自然,魏公子个人的国际声誉再次高涨,直至巅峰。

危难常常是感情的黏合剂。因为危难的猝发,魏王与公子和好如初。但一旦危难解除 ,公子无忌转眼间就成了国君眼中的鸡肋,或者说是始终横着心头的一根刺。于是魏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夺了公子的兵权,将他客客气气地安置在大梁城深宅大院内。最后,整日整夜沉湎在醇酒与妇人之中的魏公子无忌,病酒而死。不知魏安釐王是否因此而心中轻松了一大块,以致乐极生悲,竟然也在同年死去。

在我看来,魏王其实不算是中了反间计,而是因心有忌惮便趁机发作:只要魏公子一天手握兵权,他就一天为王不快;只要国内外还有人念叨着信陵君的恩德,他就一天寝食不安。同样,深晓人情世故的魏公子,自然也不能算是病酒而死,而该说是自寻死路。在大梁城近乎囚居的日子里,他应该想得起一件事,一件他曾引以为傲的事,也是一件令魏王长期耿耿于怀的事:

“很多年以前,魏王即位还没多久,同公子无忌一道下棋娱乐,其间突然得到北边烽火的警报,说是赵国军队将要偷袭。惊慌失措的魏王立即罢棋,下令侍从赶紧召集文武大臣进宫商议。然而,他对面的弟弟,却是一门心思搁在棋盘上,一边还慢条斯理地说:王兄不必惊慌,那只是赵国人正在狩猎罢了。魏王自然不会相信,然而几天后,北边传来消息,确实是赵国人在打猎。魏王大吃一惊,特地询问公子,公子仍旧是轻描淡写地告诉魏王,他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

想起了这件往事,魏公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此后他不奉诏则轻易不能入宫,为什么他的王兄从此以后对他没有了往日般的疼爱,而是变得客气与拘谨了。原来,王兄是深深地对他感到害怕了,害怕他的风度翩翩,害怕他的才能出众,害怕他的招贤纳士,害怕他有一天会谋朝篡位。魏王,是不可能相信一位本事杰出而又深孚厚望的宗室子弟的忠心的!

古人曾说,“匹夫何罪,怀璧其罪”,此言不虚啊!

后来,魏国没有了公子无忌,犹如野兽失去了锋利的爪牙,至多只会装腔作势嘶吼几声,哪还有什么资本敢与西边那只真正的猛虎一较短长呢?仅仅十八年后,巍峨富庶的大梁就被秦军血洗一空,百年名城毁于一旦。此后,四海九州之内,延及六合八荒,便开始不可逆转地凝聚为一家人了。

百余年后,年轻的史官司马迁来到大梁城,专门找来当地老人,请他讲有关公子无忌的轶事。又过了若干年,身体残疾、形销骨立的太史令为魏无忌做传,通篇之中,都恭恭敬敬地的称他为“公子”。明人茅坤不由得评价为:“传中两千五百余字中直称‘公子’一百四十七处,太史公仰慕之意溢于言表,无限唱叹,无限低徊,慕公子之行系乎天下安危,叹公子终被废弃不用。”由此可见,司马迁笔下的魏公子,沾染了他太多的私人情感,是故战国四公子,论高下则公子无忌是要排第一的。

司马迁一篇《魏公子列传》,写得虎虎有生气,有些情节直如小说或电影,遂师千载往事,宛在眼前。而八百年之后,公子无忌又被另一位大唐游侠式的诗人 所快意吟唱提及。李白,在他的诗作《侠客行》中写道:“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倏忽之间,已是千年,两度拒强秦救危国的魏公子无忌,尽管最终抑郁而终,但他昔日所建之功业与名声,反而随着他的英年早逝而成为了后人长久津津乐道且为之扼腕叹息的话题,这不正是诠释了所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吗?

[1]

作者简介

姜建发,八零后,荆州人,现居宜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