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司治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公司治理學是個專用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公司治理學是一門通過對公司治理的綜合性研究,探討公司治理實踐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運作規範和方法的科學。

公司治理學產生的必然性

自20 世紀80 年代公司治理作為一個科學問題提出以來,經過20 多年的理論研究,公司治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一,公司治理已經從單一的某一方面的理論問題研究轉向知識體系研究。

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公司治理理論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已經從股權結構、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治理模式比較等某一單一問題的研究,正在轉向系統的理論研究,這可以從公司治理理論研究的轉變中得到印證。目前,公司治理理論的研究正在發生以下轉變:從法人治理結構到公司治理機制、從單個法人治理到集團治理、從國內公司治理到跨國公司治理、從傳統形態的公司治理到網絡條件下的公司治理、從定性研究到定量實證研究、從公司治理到企業治理、從被治理者的研究到治理者的研究、從營利性企業治理到非營利組織的治理、關注政府和社會的治理,等等。上述轉變表明,公司治理的理論體系已經趨於成熟。

隨着理論研究的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的研究範圍也已從一般理論研究拓展到應用研究上。一是拓展到了公司治理實務即公司治理原則的研究上。自1992 年英國制定出世界第一份公司治理原則——《Cadbury 報告》。以來,目前全世界的國際組織、政府機構、中介組織、金融機構、企業等已經制定出100 多份較有影響力的公司治理原則,而由一般公司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則則不勝枚舉,數不勝數。二是拓展到了公司治理狀況衡量標準即公司治理評價的研究上。目前,國際上許多著名的機構與組織都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評價體系,如標準普爾、戴米諾、里昂證券等。在中國,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結合中國上市公司的情況構建了「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指標體系(即中國公司治理指數)」,等等。三是拓展到了公司治理設計即公司治理實驗模擬的研究。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者和研究機構正在採用實驗模擬的方法對單個公司治理方案的設計問題展開個性化的研究,以便為公司治理實踐服務。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在中國,由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澤爾騰教授合作組建的南開大學澤爾騰實驗室正在展開這方面的研究。

第二,公司治理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公司治理實踐與研究正在趨同化。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公司治理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一方面,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論是國際組織還是民間機構,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規範的工作。目前的研究已突破了原有的僅限於對各國公司治理模式進行簡單介紹的水平,從國際比較的角度對各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機理、結構特徵、發揮作用的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在多樣性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許多共同的概念範疇和知識體系。二是公司治理實踐與研究的國際化趨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跨國經營跨國合作日益頻繁。一國從事跨國經營和跨國合作的公司,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和競爭,在保留具有本國文化特色的公司治理風格的同時,也必須學習具有其他國家文化特色的公司治理的長處。這種相互學習的結果,使得公司治理正在呈現出國際趨同化的特徵。公司治理實踐的國際趨同化,在客觀上不僅要求公司治理研究的國際趨同化,而且也為公司治理研究的國際合作搭建一個具有共同語言的舞台。國際化的視角、合作研究及其研究成果,已經成為公司治理領域的新趨勢。

第三,公司治理教育已經成為全球高校工商管理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着實踐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化,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國內外的許多高校陸續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引入了公司治理課程。近年來發生的諸如安然、安達信以及帕瑪拉特等公司的財務醜聞,使理論界、實務界以及教育界充分認識到,公司治理問題是制約公司競爭力的決定因素,是保證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公司的發展需要一批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的現代公司治理人才。在此背景下,國外的許多高校在本科生、MBA、EMBA、碩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層次中紛紛開設了公司治理課程,編寫了大量高水平的教材,一些高校開始招收公司治理方向的博士生。在國內,許多高校也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中開設了公司治理課程,一些高校招收了公司治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例如從1996 年開始,南開大學就開始招收公司治理方向的碩士生,並開設了公司治理課程;以後又陸續招收了公司治理方向的博士生,並為本科生、MBA、EMBA、博士生等開設了公司治理課程;2004 年設立了公司治理碩士點和博士點,使公司治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上述三個方面的情況表明,公司治理從一種理論發展成為公司治理學,既是公司治理理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公司治理實踐和公司治理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

公司治理學的研究對象

像其他學科一樣,公司治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

如前所述,我們認為,公司治理是通過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化,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種制度安排。這裡所說內部制度或機制是指,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構成的內部權力機構的權力分配及其相互制衡機制;外部的制度或機制是指,由證券市場、經理市場、公司控制權市場、股東訴訟、機構投資者、銀行、公司法、證券法、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社會審計和社會輿論等構成的外部監控機制。

根據上述對公司治理的理解,我們認為公司治理學是一門通過對公司治理的綜合性研究,探討公司治理實踐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運作規範和方法的科學。

在公司治理實踐中,會出現各種公司治理現象。公司治理學一方面需要對各種現象進行分門別類的考察和深入研究,從而取得對公司治理現象的分門別類的認識。但只取得對公司治理分門別類的認識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認識還不能使人們從整體上把握公司治理的全貌。所以公司治理學還需要對各種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綜合研究,從而從總體上系統地把握公司治理的研究對象。

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公司因所處內外環境的差異,使得公司治理實踐活動在客觀上也存在着差異。但在這些客觀差異的背後,卻存在着許多的共性。首先公司在治理過程中都要堅持基本的治理思想、原理和方法。這一點毋庸贅述。其次公司治理活動都要遵循描述公司治理現狀、提出公司治理規範、開展公司治理評價、探索公司治理完善路徑等治理的運作程序規範。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我們才說公司治理學是一門探索公司治理實踐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運作規範和方法的科學。

公司治理學在管理學科中的地位

自1911 年泰勒出版《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以來,圍繞着管理的基本理論,逐步形成了財務管理學、生產管理學、營銷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等專業管理學科。公司治理學作為近年來形成的新興學科,在管理學科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是一個需要明確的問題。

可以從公司治理學與其他專業管理學的區別中,明確公司治理學的學科地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