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蝎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蝎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概述】

全蝎为熄风镇惊、攻毒散结通络止通之品,始载于宋•;《蜀本草》。明•;《本草纲目》载:“蝎形如水黾,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今捕者多以盐泥食之”,又曰:“其毒在尾,今入药有全用者,谓之全蝎。”

对其形态药用部位述之颇详,与今用药基本吻合。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体。主产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此外,陕西、江苏、湖北、安徽、山西亦有分布。野生与饲养均有。

【生活习性】

蝎多栖息温暖地区、有石砾的山坡洞穴和墙缝处。多见于片状岸石及杂有泥土、湿度适宜、植被较稀疏、有草木和灌木的山坡地。蝎窝在地下垂直深度30~50厘米。

【养殖技术】

有隔离饲养、温度饲养、家繁山养3种方法。

1、选场建场:

(1)隔离饲养场:宜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在选好的场地上挖深50厘米的坑,填上石块和泥土(比例3:1)做成蝎窝,窝顶适当盖一层泥土,并修一些与下面相通的蜂窝式孔洞,以便蝎子进出。然后喷水,使上下层泥土黏合,并形成土壤毛细管。窝修好后用砖彻围墙,墙高20厘米左右,墙上沿嵌镶玻璃,防止蝎逃窜。

(2)建常年可保持35℃~38的温室,内建养蝎池。

(3)家繁小养场:宜选择山地起伏连绵,岩石成层,缝隙交错较多处。在放养场内选择背风向阳无污染处建饲养池,池长6米、宽3米,深30厘米,放碎石片、石块及泥土并使有缝隙,地表用薄石块垒三条长5米、高0.5米的石堰,池内设黑光灯。四周用20cm高的玻璃封闭。用于孕蝎产仔。

2、饲养方法:

(1)种蝎选择:种蝎应就近捕捉,选择体大,前腹部肥大饱满的母蝎。蝎交配一次可连续繁殖几年,所以,不必投放公蝎。采种最适季节为5月至6月下旬。因此时蝎出蛰后经一段觅食,体力已恢复,临产期短。

(2)饲养方式:

①隔离饲养:自然界蝎为散居型,在较大的范围内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蝎的密度大,常相互干扰,甚至残食,隔离饲法,将蝎子的较大群体分散到各小隔离区,投放30只孕蝎或300只左右仔蝎较为合适。单个蝎隔离成活率高,但成本高,不适于大量生产。

②温室饲养:自然界蝎以温度较高的7、8、9月为主要生长期。冬季只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投放足够的食物,蝎仍能正常生长发育。饲养温室的热源可用工厂余热,也可单独加温,或辅以太阳能。温度保持35℃~38℃,相对湿度70%~80%,仔蝎300天左右可长成成蝎,进行繁殖,也可加工入药。

③家繁山养:药用蝎的捕收在春季孕仔时进行,这时蝎的繁衍极为不利。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收购季节,选体格健壮的孕蝎饲养一段时间,产仔后加工入药,仔蝎放到野外适宜区自然生长。此法能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具有设备简单,人工养殖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方法是:5月上旬,在收购的活蝎中,选体大,健壮,无伤残的孕蝎,每池投放800~1000只,并投放适量的食料,使其产仔,仔蝎蜕皮脱离母体后分离出来,放入野外放养区,放养按10米左右距离,平行撒人选好的放养区内,每667平方米投放400~800只,投放的仔蝎与自然繁殖的仔蝎一样,也需3年长大。山东青州小规模试验表明,放养区内蝎的密度可增加48%,收购量最高可提高50%,母蝎回收率达80%。

【饲养管理】

1、饲养与喂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选用的食物,必须是蝎喜吃,又能保障其生长发育,来源稳定可靠,成本低,易于蝎捕食,不污染环境。许多仓库害虫及鼠妇虫、土鳖虫等,营养价值与蝎的野生食物相似,可作为人工饲养蝎主要饲料,目前,黄粉虫、洋虫、土鳖虫等都已饲养成功,从而为人工养蝎提供了较丰富的饲养来源。

在自然条件下,蝎的食物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人工饲养的饲料种类也应多种多样。据试验观察,单用鼠妇虫饲养仔蝎几乎不生长,体重基本不增加,多数不能蜕皮;用洋虫与鼠妇虫交替饲养,可明显增进发育,大部分可以蜕皮;用多种虫混合饲养,蝎生长发育良好。一般仔蝎第1次蜕皮后,每次吃8~10毫克的小虫,相隔大约10天再进食1次,共约3次。成年母蝎1次可吃掉100毫克的小虫,一般20天1次。产后母蝎,每天1次可吃100毫克,连续进食2天。此时腹已饱满,10天后,又吃约100毫克小虫,至冬眠共约600毫克。人工饲养时要适时适量投放饲料,以不残留或少残留为度,避免环境污染和浪费。

2、龄期管理:2龄蝎脱离母体后,第5天至第2次蜕皮前后,为食欲旺盛期。要保证有足够的食物,做到喂饱、吃肥,以便蜕皮和顺利越冬。第2、第3年的5月、6月、8月蜕皮前后,均要喂足饲料,加强管理。当进入成年蝎,开始繁殖时,应及时加盖塑料薄膜,搭设塑料棚,也可采用其他方法,保持蝎窝的适宜温度,同时供给充足的食物,延长蝎有效生长期。

3、病虫害防治:

(1)病害:蝎吃了带病菌的食物,易感染细菌性病害,死后尸体变质发臭。环境过于潮湿,易感染真菌病,死后身体僵化,并长出菌丝体。蝎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则造成组织积水,前腹部膨大,停止发育,严重时死亡。蝎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土壤水分低于3%,肛门堵塞,停止进食,继而死亡。人工养蝎因管理不当,还会出现热死、冻死、饿死及机械损伤等情况。养蝎应以预防为主,一旦患病治疗较难。

(2)天敌:主要是蚂蚁、食虫鸟、两栖类爬行类、啮齿类等动物。可以通过封闭和隔离来防御。

【收获与加工】

4~5月间野生蝎出蜇刚爬到地表时捕捉。此时,气温上升到20℃以上,地表湿润而温暖,蝎活动力弱,分布相对集中,腹中污物少,加工质量好,是捕捉的最好时期。

一般选择晴天,用竹夹或竹筷捕捉,放入瓶、桶等容器内。捕捉的动作要轻,尽量不损伤蝎体,也不要放在塑料袋内,以免造成死伤。

加工方法:取活蝎、食盐、温水(20℃~25℃),按10:15:40配比,首先将食盐用水溶化,加入活蝎,浸泡6~12小时,使其吐尽污物,捞入竹筛,浸过蝎的食盐水,弃除泥沙,置锅内煮沸去泡沫,再放入浸过全蝎,用竹篦压紧,盐水没过全蝎,用武方(大

火)煮,随时补充水,约3小时,改用文火(小火),不再添水,经常翻动,避免底部烧焦,同时逐渐减小火力,待全蝎脊背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发亮,锅内水基本耗光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可。

【药材形状】

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如蟹螯,北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1]

【蝎子养殖方法】

1、养殖场建设

蝎子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同时在栖息处有必须是干燥的,所以养殖场中就必须要干湿分明,由于养殖的方式不同,所以养殖场中的一些设备器具等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可以使用盆养、箱养、池养、坑养、架养、墙养,同时室内要设有煤炉、火墙、电暖气、水暖气等嘉文设备,然后用薄膜封窗,或者是使用塑料大棚来养殖那么大棚要紧密,同时还要设立防风设施。

2、种蝎选择

在选择种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尽肯能的就近引种,因为远距离引种蝎子可能会因为环境、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水土不服,导致死亡,所以就近引种在这方面可以得到保障,其次就是要选择性格比较温顺的健壮的表皮以及身体内部都没有损伤或者是没有病虫害的蝎子用作种蝎,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种蝎的皮肤表面的颜色要比较均匀。

3、饲养密度

蝎子饲养的密度一定要合理,一般情况下公蝎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母蝎的正常繁殖,而幼蝎养殖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我们都知道蝎子的攻击力是比较强的,在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所以正常来说每平方米养殖母蝎最好是不超过五百只,刚出生的蝎子不超过四千只,再大一点的幼蝎不超过三千只,而成年的蝎子不能超过两千只,所以要合理的进行分群饲养。

4、饲料喂养

在饲养蝎子的过程中,养殖的饲料品种不能是单一的,但其中饲养的饲料还是黄粉虫为主,其次就是施像地鳖虫、蟑螂、蚊子、蝇虫、蜘蛛、蚯蚓等害虫也是蝎子的食物来源,同时蝎子它还喜欢吃碱土和麸皮,像蝎子一般的饲料都可以通过灯光诱捕的方法进行,然后再喂食的时候要将肉剁碎,用塑料布包裹成一个个的小包,均匀的放入养殖场中,再根据温度的变化合理的调节喂食的次数,在温度为二十度以上的时候一般四天左右喂食一次,而在温度低于十五的时候,要一周左右才喂食一次。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多饮水,还可以适量的喂食一些西瓜皮、菜叶以及汁液较多的饲料。

5、日常管理

首先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就要调控好养殖场中的温度,在蝎子正常生长和发育的一个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是在二十八到三十度左右,这个温度下,蝎子的生长速度回更快,所需摄入的食物也就越多,其次就是养殖场中的湿度也是需要进行调控的,一般情况湿度最好是控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还有就是养殖场中的温升也是需要进行清理的,同时在喂水的时候每次都要用海绵吸收足够的水放入在养殖场中,并且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来调节蝎子的体质,最后就是要避免粉螨虫对蝎子的危害,不然损失惨重。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