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湾村 (横山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湾村

图片来自fullfenblog

内湾村台湾新竹县横山乡辖下之行政区,位于头前溪上游油罗溪的谷地。面积4.6平方公里,下设16邻,设籍人口402户,1,022人,居民大部分为客家人,是客家聚落。因处于矿业林业开采对外的孔道而繁荣,现在转型成为观光旅游景点。

历史

清代开垦

新竹县东部丘陵原为泰雅族的活动范围,内湾最早开拓于清嘉庆晚期(1820年左右),由陈福成垦号所开垦,汉人由新竹平原顺著头前溪向东发展。由于泰雅族抵拒汉人对油罗溪上游的开发,直到清代末叶汉人的势力范围才延著油罗溪而上到达内湾,并在内湾建立隘勇线防止泰雅族对汉人生活的威胁。汉人在当地砍伐樟木以制成樟脑,至日治时代初期,内湾庄仅有民宅十五户。

日治时期

日治时期的内湾属竹东郡橫山庄南河地区。日本政府沿著油罗溪经过内湾进入泰雅族山地区域“理蕃”进而开发山地,发现当地出产桧木、梢楠等珍贵树种。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内湾铺设轻便铁轨。昭和年间,日本政府在此地发现煤矿,政府在平定泰雅族之后,开始大规模的开采当地资源,运往日本销售。

铁路通车后的兴衰

1951年,为林业、石灰业、水泥业而兴筑的竹东线铁路通车至内湾村,此后二十年之间,新竹县的林业和矿业更为兴盛,尖石乡对外的交通都以内湾村为中继点对外联络,致使大量的劳动人口以内湾为活动中心,带动商店、戏院、酒馆等娱乐行业蓬勃发展。1970年以后,政府林业政策改变,而矿藏也慢慢枯竭,内湾随著产业的终止而没落。

晚近的观光发展

自1995年起,内湾透过形象塑造、商圈规划,以客家小镇以及萤火虫为主题,吸引了大量的观光人潮,与新北市的九份同为没落后再因观光而兴起的村落。

地理

内湾村以聚落为中心,于此注入油罗溪的野溪流域都属于内湾村的范围。西至永丰大桥接丰田村,北以九芎坪临力行村,东以麦树仁山南以油罗山与尖石乡为界。油罗溪由东向西流贯横山乡,溪谷北侧丘陵在经过内湾的地方向北退入,发源于麦树仁山的东窝溪于此注入油罗溪,形成三面环山,一面开口朝外的山麓冲积扇地形[1],内湾村聚落就位于河道的右侧。

教育

内湾国民小学是当地唯一的小学,其前身为日治时期的大肚国民学校内富分教场,该校学生人数截至108学年度为止共计有44人[2]。当地没有中学,最近的中学是位在新兴村的横山国中。

文化资产

  • 古迹、历史建筑、聚落:
    • 广济宫
    • 内湾吊桥
    • 攀龙吊桥
    • 内湾邮局
    • 内湾戏院
    • 内湾派出所、前身为“南河部落振兴会”[3]
    • 木马道遗址
    • 南坪古道
    • 和平街(原旅社聚集区之‘樱花街道’)

交通

内湾村地处油罗溪上游,主要的交通孔道皆顺著油罗溪溪谷连络。县道120号往西可接台三线或到达县治竹北市,往东进入尖石乡。大众运输方面,台湾铁路管理局内湾线每日十馀班次往返内湾、竹中,可转乘至六家(高铁新竹站)及台铁新竹站,新竹汽车客运内湾线、梅花线、那罗线每日也有十多班次由经内湾往返竹东、尖石。

以内湾为背景的作品

电影“在那河畔青草青”、“春秋茶室”、“悲情城市”、“多桑”都在此取景拍戏。内湾保有民国五、六0年代(1960、1970年代)的纯朴小镇风情,不断吸引著游客来此寻幽,回味小城故事。[4]

参考文献

  1. 范明焕,时间里的空间格局文化的代言人—新竹县溪北五乡镇市旧地名之研究,2004年 [1][2]
  2. 认识内湾 - 学校概况. 新竹县横山乡内湾国民小学.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Chinese (Taiwan)). 
  3. 存档副本.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4. 存档副本.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