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内惟李氏古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惟李氏古宅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公告日期  1999-05-25

登录类别  宅第

地理位置  高雄市鼓山区内惟里内惟路379巷11号

建成年代  昭和六年(1931年)

内惟李氏古宅目前该座宅第仍由李家后代居住,于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5月25日公告为古迹[1]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 内惟李家祖先来自江南的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区),开台祖为李生使(1734年-1780年)与其堂弟李勇(1736年-1815年),约于乾隆年间来台[2]
  • 李勇的后代住在今内惟路以西,因居住地地势较高而称为“顶厝李”,而李生使的后代则居住在内惟路以东地势较低处,称为“下厝李”,建造此座宅地的李荣即是李勇的第七代子孙[2]
  • 李荣(1884年-1969年)幼时曾学习汉学八年,后来经商致富,其经营过的产业有杂货店、碾米厂(名为“福兴栈”)、渔塭、瓦窑场等[2]。而除了经商之外,也曾担任过保正、高雄州委员、第一信用合作社社员代表、高雄市渔会理事与监事等职。
  • 此栋古宅兴建于昭和四年(1929年),匠师为出身内惟当地的张成,之后宅第在昭和六年(1931年)落成[2]。宅第完工后不久,李荣长子李文灿(1910年8月15日-1997年9月2日)便与高雄陈家陈启贞之女陈火月结婚,搬入此座宅第居住[2]
  • 二次大战之后,李家人曾因生活需求而对古宅增建装修,但大致上仍保有初建时的样貌[2]

建筑风格

  • 李氏古宅坐西北朝东南,有院墙围绕,墙内除屋子外还分有前后院,后院内原有水池,但因李荣之女李静枝在1947年不慎落水,日后遂将水池填掉[2]。宅第本身占地361.6平方公尺,连同庭院则占地953.4平方公尺[2]
  • 宅第楼高两层,周围有回廊围绕,平面呈现“U”字形,其正面山墙上有徽章饰与花草饰,正中央有一“李”字[2]。其外墙有施以洗石子、拉毛处理与贴上十三沟面砖等处理方式[2]

相关条目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

  1. 李氏古宅.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林世超建筑师事务所. 《高雄市市定古迹内惟李氏古宅修复之调查研究暨规划》.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4-12: 2–3-2–16、3–1-3–21页. ISBN 957-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