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研究唐代历史以及中日两国关系史的重要著作。圆仁著。有日本国书刊行会明治40年 (1907)版本,佛书刊行会大正7年 (1918) 刊本,东洋文库大正15年 (1926)版本。还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出版。中国有1936年石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顾承甫、何泉达点校本,为国内迄今最好的本子。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4卷,约8万字,主要记载了作者入唐求法的经过与见闻。第1卷叙述了作者入唐的航海经历及入唐之初滞留扬州,再由此北上的情况。第2、3卷叙述了作者在中原游历求法的情况及其所见所闻。第4卷叙述了唐武京会昌反佛后,作者历经艰辛,返回日本的情况。

书中记述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还涉及中日关系,各种僧俗人物以及时令风俗等。即以两国海上交通而言,圆仁入唐时随遣唐使团船队而来,回国时搭乘朝鲜商船而去,两次航行经过,圆仁都留下了逐日的系统记录。如第11次航行,就记载了逐日视风向航行或抛泊、船队夜间航行用火光联系、利用海水的不同颜色和测量海水的深浅来判断大致航向等。这对于研究当时日本的航海技术有重要的价值。圆仁来唐时走的是从日本横渡东海至长江口的航线,亦即中日海上交通的南道;回国时则从登州到朝鲜,通过对马海峡回国,亦即中日海上交通的北道,这对于研究两国间航路的变迁,有着特殊的作用。另外,书中还记载了日本遣唐使团的组成状况 (大使、判官、录事、知乘船事、史生、射手、水手、译语、学问僧等),为研究以遣唐使为代表的中日海上交通提供了第1手的丰富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详细、记载真实可信、文笔生动细腻,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闻见录》(《马可·波罗游记》)并称为 “东方三大旅行记”,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日本学者称颂该书是 “东方学界至宝”,是并不过分的。

作者简介

圆仁 (794—864),日本僧人。唐文宗开成三年 (838),随日本遣唐使团访问唐朝,先后向杨州、五台山、长安等高僧求法,历时9年又7个月,于847年回到日本,著作有 《入唐求法目录》、《在唐送进录》、《入唐新求求圣教目录》等10余部作品,以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影响最大。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视频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相关视频

三分钟了解唐朝历史:从晋阳起兵到朱温篡位
过去40年中日两国关系经历跌宕起伏,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