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免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免耕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免耕(保存耕耘 no-tillage)一词的原意是保护性耕作制度,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1977年以前,用最小耕作(最小的耕耘)来表述目的在于减少对田地耕作踏压次数的耕作措施。1977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护局将最小耕作更名为免耕,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其类型包括不耕、条耕、根茬覆盖及其他不翻动表土的耕作措施。1984年土壤保护局再次修改免耕的定义,将所有耕作措施分为三类:免耕、少耕、常规耕作。

任何收获后用残茬覆盖至少30%土壤表面以减少水蚀的耕作和种植制度即为免耕。或者当主要考虑风蚀时,任何风蚀在土壤表面留下至少每公顷1 121kg的小块残茬以减少风蚀的耕作制度为免耕。免耕措施包括3种类型:

(1)覆盖耕作。播种前翻动土壤,使用的耕作机具包括深松机、中耕机、圆盘耙、平耙、切茬机。药物或中耕除草。

(2)垄耕。除施肥外,从收获到播种不翻动土壤。种子播在垄台的种床上,用平耙、圆盘开沟机、小犁或清垄机开床。残茬留于垄间表面,药物或中耕除草,中耕时重新成垄。

(3)不耕。除施肥外,从收获到播种不翻动土壤。种子播在窄种床上,以小犁、清垄机、圆盘开沟机、内向铲或施耕机开床。主要以药物控制杂草,非紧迫时不中耕除草。

收获后残茬覆盖15%-30%的土壤表面,或留下每公顷560-1121kg的小块残茬的耕作制度,药物或中耕除草。

收获后被作物残茬覆盖的土壤表面少于15%,或每公顷留下不足560kg残茬的耕作制度。通常包括犁翻和其他强力耕作,药物或中耕除草。与强力耕作相比,免耕可减少50%-90%的土壤侵蚀。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