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什米尔

移除 14 位元組, 4 年前
归属
==归属==
主词条: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 [[ 英属印度 ]] [[ 土邦 ]] 。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 [[ 印度 ]] 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 [[ 印巴战争 ]] 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1972 ~1972 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ref>[http://www.sohu.com/a/298399529_100191047 印巴冲突再起 两国是如何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世代宿敌] ,搜狐网,2019-03-01</ref>。
==分治==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