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光辐射

一般按辐射波长及人眼的生理视觉效应将光辐射分成三部分: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一般在可见到紫外波段波长用nm、在红外波段波长用mm表示。波数的单位习惯用cm-1。

目录

简介

近年来的光生物学研究表明,光辐射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不管是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在照射适当的情况下,都能对人体的生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当照射不足或者照射过度的情况下,光辐射带来的影响要么是可以忽略的,要么就存在潜在危害。紫外辐射是指波长范围在100nm—400nm的光辐射,一般把100nm—280nm称作UVC,把280nm—315nm称作UVB,把315nm—400nm称作UVA。其中100nm—200nm的紫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对人类没有影响,被称为真空紫外,因此对人类有影响主要是200nm—400nm的紫外辐射。因为紫外线的波长最微不足道,能量最高,紫外辐射的危害最烈的光辐射,所以一直是光生物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紫外线于1801年被J.W.Ritter发现,1877年人们第一次观察到了紫外线对生命系统的效应,当时Downes和Blunt报道了细菌的钝化。在1928年是第二个里程碑,当时Gates发现,对杀死细菌而言不同波长辐射的相对效率(即致死的作用光谱)平行于核酸碱基的吸收光谱。研究表明,紫外线的有害效应主要是由于紫外线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造成的。最有害的效应是细胞致死,其它的效应则包括致突、致癌、干扰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的延迟、以及在通透性和能动性上的变化等。

评价

电磁波可见部分的波长范围约在380nm到780n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的各种波长,都可凭眼睛的颜色感觉来加以区别。蓝色和紫色属于短波,红色属于长波,黄色和绿色处于可见波长范围的中间,也是人眼最敏感的区域。可见光的最重要的效应就是我们的视觉,视觉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者神经冲动的过程,它的光化学反应就是光物理与光异构化作用。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觉功能,人类接收的外界信息中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来自视觉,可见光使我们能够感觉、认识、记忆这个世界,使我们能够维持我们的方位。可见与红外部分的光辐射危害主要有:灼伤、红斑效应、白内障等。[1]

参考文献

  1. 光辐射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