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调整后折算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先调整后折算法是一个名词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1],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2]、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先调整后折算法是指先把国外附属公司的会计报表项目根据附属公司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变化重新计算后,再用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的等值货币的一种方法。通货膨胀条件下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一种方法。
此法能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按附属公司所在国的当地货币来评估其一般经营成果以及国外通货膨胀对这一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也有利于管理部门根据附属公司经营所在国的环境来评估其经营业绩。但是,这种根据先调整后折算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不符合控股公司和其他股权的利益集团的需要,因为企业管理当局和投资者对国外附属公司会计报表项目用国外货币单位的一般购买力调整不会很感举,此外,若一家控股公司合并多个在具有不同通货膨胀率国家的国外附属公司的会计报表,由于在同一会计报表里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计量单位,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这些国家的货币购买力。
先调整后折算法与先折算后调整法与的区别:
先折算后调整法其优点是不仅能揭示会计报表上外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也能揭示控股公司所在国通货膨胀对国内投资者预期收益的影响。这一方法按单一的计量标准即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表示,也就是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表示的。
显然后折算法,将附属公司会计报表上以外币表示的项目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时,使用的是附属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若采用先折算后调整法,将已经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货币的附属公司会计报表上的项目再根据通货膨胀率调整时,使用的是控股公司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因此,这两种折算方法在折算的立场、方法的构思上都是截然不同的。至于这两种方法的选择,迄今仍在争论。也有人认为,投资者关心的是用特殊物价水准而不是一般物价水准调整的会计报表。他们建议,首先对控股公司国内会计报表项目和其分设在国外的所有附属公司会计报表项目进行重新计算,以反映特殊物价水准的变化,然后,再以固定的现行汇率把一切国外附属公司的会计报表项目折算成控股公司所在国的等值货币。
参考文献
- ↑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
- ↑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