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元史·高兴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史·高兴传出自《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原文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少慷慨,多大节,力挽二石弓。至元十年,挟八骑适黄州,谒宋制置陈奕。奕使隶麾下,奇兴相貌,以甥女妻之。从奕出降,世祖命将军以取郡县未下者,平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十六年,召入朝,侍燕大明殿,悉献江南所得珍宝,世祖曰:“卿何不少留以自奉?”对曰:“臣素贫贱,今幸富贵,皆陛下所赐,何敢隐俘获之物!”帝悦曰:“直臣也。”因奏所部士卒功,乞官之,命自定其秩,颁赏有差。漳州盗数万据高安寨,二年不下。兴命挟束薪蔽身,进至山半,弃薪而退,如是六日,诱其矢石殆尽,朔日夜燃薪焚其栅,遂平之。

廿八年,除江西行省左丞,门无私谒。州民李怀继尚任侠,武断乡曲。某日至府有所嘱,兴执之,尽得其罪状,里中受其抑者咸诉焉,乃杖而徒之。卅年,世祖欲征爪哇,会爪哇黥使者,诏平章政事史弼帅师征之,兴副之。过七洲洋、历交趾界,造小舟浮海抵爪哇。初,爪哇与邻国葛郎构怨,爪哇王为葛郎王所杀。

闻师至,遣使以其国山川、户口及葛郎国地图迎降求救。进击葛郎兵,大破之。兴还至答哈城,弼既遣使护爪哇王继者返,具入贡礼。兴言瓜哇虽降倘中变与葛郎合则孤军悬绝事不可测弼亡听兴深言其失计。爪哇王继者果杀使以叛,合众而攻,兴等死战,却三百里得登舟。行六十又八日归国。诏治纵爪哇者,弼等皆获罪,兴独以不预议,赐金五十。成宗践祚,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挟怨告兴不法,召入对,尽得其诬状,阿里伏诛。武宗拜左丞相。卒,年六十九,谥武宣。 (节选自《元史•高兴传》)

译文

高兴,字功起,蔡州人。兴年少时就慷慨豪迈,讲求气节,力大能挽强弓。至元十年,带着八骑士到黄州拜见宋制置陈奕,陈奕把他们安置在自己部下,奕见兴相貌非凡,将甥女嫁他为妻。后兴随奕出降,世祖命令他统率军队攻取尚未占领的郡县。他平定了福、建、漳三州,以招讨使的官职身份行使右副都元帅的职位。

十六年,召高兴入朝。皇帝在大明殿设置宴会,兴进献在江南所获珍宝。世祖说:“卿何不自己少量留些?”兴说:“臣向来贫贱,今幸运得富贵,都是陛下所赐,怎敢隐瞒俘获之物!”帝高兴地说:“真是耿直之臣。”高兴于是上奏所属将士战功,请求授予将士官职,世祖命他自定将士官职级别,朝廷按照不同等级颁发赏赐。

漳州盗数万占据高安寨,二年都未平定。兴命军士背负捆绑的薪柴遮蔽身体进至半山,弃薪柴而退,像这样连续六天,引诱寨上的箭石都用完了,在漆黑的初一夜晚,兴命军士点燃薪柴,焚烧山寨栅栏,于是平定了高安寨。二十八年,授予他江西行省左丞的官职,没有因私情拜谒他的。州民李怀继以侠义自任,用威势擅自决断乡里是非。

一日,到府门有所请托,兴将他逮住,弄清了他的全部罪行,乡里受他压迫的人都来控诉他,于是对他施以杖刑并判他罪行。三十年,世祖想征讨爪哇国,恰逢爪哇国对使臣施以黥刑,世祖诏命平章政事史弼帅军征讨,高兴做他的副手。经过七洲洋、历经交趾边界,建造小船航海抵达爪哇。起初,爪哇国与邻国葛郎积怨,爪哇王被葛郎王杀了。爪哇听闻元军来了,就派遣使者把他们国家的山川、户口以及葛郎国的地图献给史弼来投降求救。史弼等进兵攻击葛郎兵,把葛郎彻底打败了。

高兴还至答哈城时,史弼已派人护送继承爪哇王位的人返回爪哇去准备进贡的礼品。高兴说:“爪哇虽然投降,如果中途变化,与葛郎联合,而我军孤立海外绝境,后果难以预料。”史弼没有听取高兴的看法,高兴认为史弼严重失策。继承爪哇王位的人果然杀了护送的使者反叛,聚合两国兵力攻击元军,高兴等死战,退却了三百里得以上船。

航行了六十八天回归祖国。世祖下诏对放任爪哇的人治罪,史弼等人都被治罪,只有高兴因未参与商议其事,赏赐五十金。成宗即位,拜兴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州同知阿里为报私仇,告兴违法,召回朝廷询问,经查证实为诬告,阿里受死刑。武宗拜兴为左丞相。卒,终年六十九岁。谥号“武宣”。 [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