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史·楊奐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史·楊奐傳出自《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禕(1321~1373)主編。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和滅亡的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視修史工作,他即位的當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1368年,便下詔編修《元史》。[1]

原文

楊奐,字煥然,乾州奉天人。母嘗夢東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奐生,其父以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奐。金末舉進士不中,乃作萬言策,指陳時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歸,教授鄉里。

歲癸已,奐微服北渡,冠氏帥趙壽之即延致奐,待以師友之禮。門人有自京師載書來者,因得聚而讀之。東平嚴實聞奐名,數問其行藏,奐終不一詣。

戊戌,試諸道進士。奐試東平,兩中賦論第一。從監試官北上,謁中書耶律楚材,楚材奏薦之,授河南路徵收課稅所長官,兼廉訪使。奐將行,言於楚材曰:「仆不敏誤蒙不次之用以書生而理財賦已非所長又況河南兵荒之後遺民無幾烹鮮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擾之糜爛必矣。願假以歲月,使得撫摩瘡痍,以為朝廷愛養基本萬一之助。」楚材甚善。奐既至,招致一時名士與之議,政事約束一以簡易為事。按行境內,親問鹽務月課幾何、難易若何。有以增額言者,奐責之曰:「剝下欺上,汝欲我為之那?」即減元額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時論翁然,以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請老於燕之行台。

世祖釋召奐參議京兆宣撫司事,累上書,得請而歸。疾篤,處置後事如平時,引筋大笑而卒,年七十。賜謐文憲。

奐博覽強記,作文務去陳言,以蹈襲古人為恥。朝廷諸老,皆折行輩與之交。關中雖號多士,名未有出奐右者。奐不治生產,家無十金之業,而喜周人之急,雖力不贍,猶勉強為之。人有片善,則委曲稱獎,唯恐其名不聞;或小過失,必盡言勸止,不計其怨怒也。所著有《還山集》六十卷、《天興近鑒》三卷、《正統書》六十卷,行於世。

譯文

楊奐,字煥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親曾經夢見東南方的陽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旁邊一位神人將筆交給自己,不久楊奐就出生了,他的父親認為這是文德輝耀的象徵,因此給他取名為奐。金朝末年楊奐考進士落榜,於是作萬言策,指摘當時的弊政,都是人們所不敢說的,沒有等到策書奏上就返回家鄉,在鄉里教授學生。

癸已年,楊奐着便裝渡黃河北上,冠氏帥趙壽之立即邀請楊奐前來,以師發的禮節對待他楊奐門人中有人從京師運載書籍前來冠氏,因此得以相聚讀書東平嚴實聽到楊奐的名聲,多次詢問他的行止,楊奐始終不去拜見嚴實。

戊戌年,考試各道進士。楊奧就試於東平,兩道者試者中詩賦、策論第一隨監試官北上,拜見中書令耶律楚材,楚材上奏推薦楊奐,任命他為河南路徵收課稅所長官,兼康訪使。

楊奐即將就任,對那律楚材說:「我沒有什麼才能,誤蒙破格任用,以一介書生來管理財賦,已不是我所擅長,更何況河南經過戰亂災荒之後,百姓所剩無幾,老子所謂治理大國應像烹調小魚那樣小心謹慎的比喻,正合於今日,如果着急而頻加擾動,一定會糜爛。

希望你給我一段時間,使得我能夠安撫平息戰爭的創傷,作為為朝廷愛護恩養百姓的一點幫助」 耶律楚材非常讚許他。楊奐已經到任,招來當時的名士與他們商議,政事法令一概用簡略便易處理。巡視河南轄境以內,親自詢問鹽務每月賦稅多少、難易情況。

有人以增加鹽稅進言,楊奐責備他說:「盤剝百姓欺瞞朝廷,你想要我這樣做嗎?」於是他減去原稅額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兩相便利不過一個月,政事已經整頓完畢,當時輿論一致認為,這是以往的賦稅所長官從未做到過的。在任十年,於是向燕京的行台請求退休。

世祖用釋車召來楊奐參議京兆宣撫司的事務,楊奐多次上書(告老回鄉),所請獲准而回家病重,處理後事就像平時辦事一樣,舉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歲。賜予謐號文憲。

楊奐博覽群書,長於記憶,作文章務必去除陳詞濫調,以因襲古人為恥辱朝廷中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輩分與他交往關中地區雖然號稱人才眾多,但名聲沒有超過楊奐的。

楊奐不經營產業,家中財產不足十金,卻喜好周濟他人的急難,雖然財力不足,仍然盡力而為別人有一點小善,就委婉稱讚,唯恐他的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別人有小過失,必定竭力勸阻,而不顧忌別人的怨恨。著作有《還山集》六十卷、《天興近鑒》三卷、《正統書》六十卷米,流傳於世。 [2]

作者簡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 ,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提供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諡「文憲」,故稱「宋文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