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栖精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兀兀栖精庐》是南宋忠臣刘黻的作品之一。
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早在太学读书时就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尤其是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忠勇。他是温州历史上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人物,现如今,乐清县西联乡左原岭头还有刘黻的衣冠冢[1]。
“ |
兀兀栖精庐,青山日相对。 静照年少非,动虞壮士悔。 耕锄计已晚,畚筑力犹耐。 夜卧司马衾,晨餐鲁直菜。 自计清庙修,谁知圜壁坏。 人情春水波,世事寒云态。 直道丛百谪,孤踪绕群吠。 拘累僒形骸,忧危积肝肺。 逢人口即瘖,出户足如碍。 周程俨范模,刘张遗謦欬。 涤垢学归愚,达增务韬晦。 志苦秋不磨,发白春匪载。 采菊聊倾觞,延兰可纫佩。 官{馍莫换鬼}乏三月,家书隔千载。 楚语欲听惯,峒关惊未溃。 冥冥瘴务间,冋冋灵光在。 莫挥感时泪,山水怡吾爱。 |
” |
— [南宋]刘黻 |
作者生平
刘黻(1217年~1276年)字声伯,号蒙川,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生于宋宁宗嘉定十年,卒于端宗景炎元年,年六十岁。(宋史[2]本传不载卒时年岁。此据传中'年三十四,以淳熙十年试入太学'推得其生年,再合卒年得其年岁)早有令誉,读书雁荡山中。淳佑十年(1250年)试入太学。次年,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论垓、荣专为朝廷去正人以成奸党之恶。痛言"其势必终于空国无君子,举朝无公论"。又上书谏幸西太乙宫,提到"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数,败降者相继,福何在耶?"
刘黻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刘黻因母亲病故返回乡里持孝。这时国事愈非,继裹,樊失守,元伯颜率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贾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无心抵抗,败退扬州,江上全面溃师,南宋水陆军主力丧失殆尽。贾似道去位并死在贬斥途中,温州人陈宜中为宰相。这时已势如累卵,陈宜中无法挽回败局。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国都临安陷落。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禹为副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这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来到福州共谋救国。陈宜中任左丞相,刘黻,陈文龙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师。可是形势急剧恶化,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益王在陈宜中等扶护下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不幸患病去世,终年六十岁。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可谓全家忠烈!
主要作品
刘黻著有《谏坡奏牍》,《薇坦制稿》,《经惟纳献》诸书,他航海时随身携带,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刘黻亡故后,他的弟弟应奎裒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遗稿》十卷,现只存传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刘黻的诗文淳泊奋励,寄意深远,深深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情感。《宋史·刘黻传》赞黻"分别邪正,侃侃敢言,亦难能者"。
视频
兀兀栖精庐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南宋忠贞之臣、诗人刘黻简介,代表作有《三十一岁吟》,历史新知,2019-10-07
- ↑ 宋史,文学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