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傲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傲然读音ào rán,汉语词语,意思为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1]

[]

出处

松树的风格》: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齐景公﹞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北史·元顺传》:“及见,直往登牀,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慴,而 顺 辞吐傲然,若无所覩。”

宋.苏洵《任相》:“彼人主傲然於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八)》:“一个新的职员到校了,势派非常之大,学者似的,很傲然。”

陶铸《松树的风格》:“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 连县 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她提着竹篮子走着,傲然昂着头……给人一种不容轻薄,不容嘻笑的凛然气概。” [1]

鲁迅《野草》风筝: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刘绍棠 《思,在百草园》: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

解释

1、高傲地。

2、有时用褒义,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

3、坚毅不屈的样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