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唐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傅氏唐松草 学名:Thalictrum urbainii Hayata 别名:台湾唐松草、台湾铁大鸟[1]、森氏唐松草、福氏唐松草、金瓜石唐松草,毛茛科(Ranunculaceae)唐松草属(Thalictrum),为台湾特有原生种植物。[2]
生态习性
傅氏唐松草为台湾特有种,最初被发现的时间是在1903年6月30日,地点位在台北大屯山海拔约600公尺之处。台湾全岛低至中高海拔山区,常见阴暗潮湿之森林底层及森林边缘。毛茛科(Ranunculaceae)唐松草属(Thalictrum)约有150种,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为多年生草本植物,Thalictrum 属名为该植物的希腊文名称。台湾共有7种,包括5种特有种,2种原生种。花期从11月至翌年6月,随著海拔高度不同略有变化,植株并不高,偶尔会遇见群聚生长在一起,非常壮观。细长的花梗托著白色或粉红色小花,虽然无花瓣,但众多的雄蕊聚集,模样像极了啦啦队彩球,非常可爱也相当讨喜。
植物特性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株高10-40公分,茎多分枝,无毛。基生叶2-3回,3出复叶,小叶9-27枚,3-7掌状浅裂,卵形、倒卵形至椭圆形,长6-39mm,宽5-35mm,基部楔形,圆钝或截形,有时心形,全缘,上表面深绿色,两面光滑两面无毛,托叶膜质,无毛,全缘或近全缘。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至淡粉红色,花梗无毛,萼片4,倒卵形,长3-3.5mm,宽1.5-2mm,先端极尖或钝或多或少齿状,3主脉,几乎无毛,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7.2mm, 花药椭圆形,花丝线形,心皮15-30枚,无毛,长2-3.5mm,花柱短,花径约15mm。瘦果,披针形,具长柄,长4-7mm,10-25枚。[3]
毛茛科的唐松草,台湾有6种,除了本种外,类多分布于中高海拔,能见度不高。傅氏唐松草则全岛低海拔地区潮湿地和林缘均有她的踪影。茎光滑。基生叶2-3回3出复叶;小叶9-27,宽卵形,叶端3浅裂。萼片4,白色;花瓣缺。雄蕊多而长,白色。整朵花就像爆开的烟火球。花径约1 -1.5c m。花萼4片白色,易让人误以为花瓣。雄蕊多且长,在其包覆下,不见花柱。[4]
植物发现者
台湾特有原生种植物傅氏唐松草(Thalictrum urbaini)是由罗马教皇派遣公教宣教师佛里神父(Urbain Jean Faurie)发现的。由佛里神父发现的新种植物约700种,以佛氏、傅氏为名,如佛氏通泉草(Mazus fauriei)、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傅氏唐松草(Thalictrum urbaini)、傅氏三叉蕨(Tectaria fauriei)、大花傅氏唐松草(Thalictrum urbaini)、傅氏拟鳞毛蕨(Dryopsis x fauriei),都是以他命名。农委会林试所存放的标本中,即有48份来自他的采集,其中25份为模式标本。
早田文藏发表的台湾植物种类,根据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大场秀章新书,光以新纪录及新种即达1700种,也有学者估算台湾植物约1/4由其命名发表,如民众熟悉的台湾冷杉(Abies kawakamii、台湾五叶松(Pinus morrisonicola)、台湾二叶松(Pinus taiwanensis)、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台湾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玉山金丝桃(Hypericum nagasawae)、玉山假沙梨(Photinia niitakayamensis)等;直接以早田命名,如早田氏山毛榉(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早田氏草莓 (Fragaria hayatai)、早田氏鼠尾草(Salvia hayatana)、早田氏冬青(Ilex hayataiana)、早田氏菝契(Smilax hayatae)等。
1913年身体日渐衰弱的法国神父佛里第二次来台采集植物,虽然他满腹雄心,要为欧洲学者带回台湾采集的植物,却因病功亏一篑,他最后一次的采集地点是花莲港,并且采集了黄花石斛,后经早田文藏发表为新种(Dendrobium pere-fauriei Hayata),最后疑似染病,1915年7月5日病逝台北,结束他40年日本宣教生涯,以及叹为观止的植物采集人生;享年68岁(1847年-1915年)。[5]
影片
资料库
- 杨远波,刘和义,吕胜由 台湾维管束植物简志 第二卷
- 中国植物物种名录(CP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