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假鲨齿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假鲨齿龙属
图片来自pinterest

假鲨齿龙属名Shaochilong)是一来自白垩纪晚期中国内蒙古鲨齿龙科兽脚亚目恐龙。模式种毛尔图假鲨齿龙S. maortuensis)最初于1964年被命名为吉兰泰龙的一种,[1]但在2009年重新叙述并重新分类成新属。

属名是将普通话的“鲨齿龙”直接音译为英文。为了避免与鲨齿龙Carcharodontosaurus)产生混淆,中文翻译为假鲨齿龙。

发现和研究历史

假鲨齿龙的化石来自乌兰苏海组(Ulansuhai Formation)。因为该地层物种组成与其下部的苏红图组(Suhongtu Formation)相近,传统上认为其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之末阿普第阶阿尔比阶,约1.17亿至1.04亿年前。但经过放射性定年法测量发现,乌兰苏海组将比苏红图组更年轻,年代不会老于白垩纪晚期土仑阶,约9200万年前。

正模标本(编号IVPP V2885.1-7)包含:头骨碎片(一个脑壳、部分头盖骨、方骨、右上颌骨)、枢椎、以及六节尾椎。一个左上颌骨碎片也被归至本属,虽然这在2009年时已经遗失了。起初这些标本被认为来自单一个体,但2010年建立了一个选定模式标本,以考虑标本可能来自多个个体的可能性。选模标本由脑壳(IVPP V.2885.1)与部分头盖骨(IVPP V.2885.2)组成。

所有的标本都是于1960年中国苏联科学家共同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毛尔图附近发现,并于四年后命名为毛尔图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 maortuensis,曾误译为“毛图吉兰泰龙”)。后来这些标本于2000年由Chure非正式地命名为阿拉善龙("Alashansaurus")。Rauhut(2001)和Chure(2002)先后怀疑这些标本不再能被归入吉兰泰龙,并提出它可能是种原始的虚骨龙类[2]然而于2009年,史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L. Brusatte)和同僚重新研究、叙述了这些标本,发现它属于鲨齿龙科,是该科第一个已知的亚洲物种,并重新命名为毛尔图假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亦曾误译为“毛图假鲨齿龙”)。隔年发表了一份更全面的叙述及讨论。

叙述

编号IVPP V2885.1标本根据其脑壳缝线的愈合状况来判断,可能是个成年或接近成年个体。研究人员测量上颌骨齿排的长度,估计身长约5至6公尺,并测量股骨长约61.5公分,推估体重约500公斤。与同科其他物种(包含地球上最大型的陆生肉食性动物)比较之下,假鲨齿龙是种异常小型的鲨齿龙科。然而假鲨齿龙成为白垩纪中期亚洲大型兽脚类的确切证据,提供了关于当时物种生态组成的资讯,并证实原始肉食龙下目持续幸存到白垩纪晚期,而大型暴龙科直到白垩纪的最末期才占据劳亚大陆的顶级掠食者地位。

头骨全长约56公分,吻部顶端有一个相当大的嵴,高1公分,上尖下宽,Chure于1998年认为这是独特的,但这项特征后来也在屿峡龙身上发现。方骨未气腔化,脑壳则高度气腔化。

根据上颌骨的比例发现它是吻部相对短的鲨齿龙科;加上其相对小的体型,显示假鲨齿龙可能拥有与同科其他物种截然不同的独特生态栖位。

假鲨齿龙可根据以下独有衍征从其他鲨齿龙科中鉴定出来:<

  • 上颌骨眶前孔(antorbital fossa)变小或几乎消失
  • 上颌骨内侧没有牙周槽(paradental groove)
  • 齿间板(interdental plate)背面有深的垂直窝
  • 气腔窝(pneumatic recess)穿透至鼻骨后端
  • 额骨上有道深矢状嵴(sagittal crest)
  • 耳前(prootic)背侧鼓窝(tympanic recess)前角有一个大的气腔孔。

参考文献

  1. ()胡寿永. 内蒙古阿拉善旗肉食龙类化石.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8 (1): 42–63 [2020-01-01]. ISSN 1000-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2. (英文)Glut, D. (2003). Dinosaurs - The Encyclopedia - Supplement 3. McFarland Press: Jefferson, 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