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倭蜂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倭蜂猴
原圖鏈接

倭蜂猴[1]雲南省南部分布的發現最早記錄是1986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動物園的專家,在雲南箇舊市一個公園裡發現了幾隻體型很小而又獨特的猴子,經鑑定後確認是新物種倭蜂猴。此後人們還在雲南的河口、金平綠春麻栗坡馬關蒙自屏邊文山等地區發現野生倭蜂猴的身影。它是目前研究甚少的靈長類,其野外生態學研究更少。

倭蜂猴體形呈圓筒狀,體被細絲絨狀的毛,橙色至赤褐色。大,看起來很萌,眼角膜為橙紅色,夜裡在手電筒照射下會反射橙黃色光。廓、手、足皮膚黑色,腹毛灰白色。倭蜂猴背部深褐色條紋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在夏季條紋變淺,甚至消失,而在冬季深褐色條紋又重新出現。


外形特征

倭蜂猴[2]是中国体型最小的一种原猴类,成体体长195~230mm,体长在性别上无差异,体重222~750克,个体间的体重差别较大。体型成圆筒状,体被毛细丝绒状,主要为棕橙或棕黄色,背脊中央常有棕褐色条纹,尾极短,通常隐藏于毛被之中。吻短,脸圆,头圆。眼大而圆,眼圈及周边毛发形成棕褐色环。鼻子、耳廓、手和足皮肤黑色,腹毛灰白色。四肢粗短,后肢稍微长于前肢,前肢上臂内侧具有毒腺,后足第2趾具钩状爪,其余各指(趾)均具扁平指甲。

生活习性

该种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与蜂猴相似,性情温和,饥夜行麓性,树栖,极少下地,其活动、觅食、交配、繁殖及眠休等均在树上度过,白天蜷缩成团隐蔽在高大乔木的树洞、枝叶繁茂的树冠附近或浓密枝条的枝叉上休息,黄昏后开始活动觅食。性喜单独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多为攀爬式运动,不会跳跃,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

  • 避危

当倭蜂猴受到攻击时,在其的胳膊肘内侧的腺体能够产生毒素,梳理毛发时,毒素会遍布它们的皮毛,它们会滚成一个球,只留下有毒的皮毛在外面。当捕食者在树上时,它们也会滚成一个球从树上落下,从而逃避危险。有时它们会采取牙齿咬的被动防御方式来逃避敌害。

  • 食性

倭蜂猴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倾向于食虫性,并且有特化的刨树皮和食用树胶的取食行为。人工饲养条件下,倭蜂猴喜食蝗虫、蜚蠊等昆虫和鹌鹑等动物活体;也爱吃软甜多汁的水果,如巴蕉、香蕉龙眼荔枝等,一般只吃果肉,丢弃果皮;还食用少量的煮熟的米饭团、面粉团。在野外环境下,倭蜂猴一般夜晚出来觅食,利用的食物来源丰富,包括昆虫、树胶和其他植物分泌物。

生长繁殖

母猴怀孕期5~6个月,一年四季均能交配,多在冬季产仔,每胎1~2仔。断奶期为9个月,雌性成熟期与此相当,雄性成熟期则为17~20个月,寿命10年。小猴出生后,眼睛就是睁开的,就能够抓住母蜂猴腹部的毛,不到一天就能够在树枝上倒挂。

栖息环境

倭蜂猴一般选择热带、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等作为生活环境,并选择其中一些有藤本缠绕的高大乔木的枝桠、稠密的灌木或竹林的竹枝上端作为栖息位点,栖息位点通常离地面8m以上。多在海拔500m以下的原始林中生活。

分布范围

倭蜂猴是中南半岛的特有物种,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东部和中国云南南部。中国境内仅分布于云南的河口、金平、绿春、麻栗坡、马关、蒙自、屏边、文山等地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