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魏爾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羅·魏爾倫 | |
---|---|
原文名 | Paul Verlaine |
出生 |
1844年 法國梅斯 |
逝世 | 1896年 |
國籍 | 法國 |
職業 | 法國詩人 |
知名作品 |
《農神體詩》 《美好之歌》 |
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1896年)是一名法國詩人。是象徵主義派別的早期領導人。象徵主義者嘗試把詩歌從傳統的題材和形式中脫離出來。
人物生平
魏爾倫的以優雅、精美且富有音樂性而著稱。他在梅斯出生,1871年在巴黎時深受年輕詩人亞瑟·蘭波影響。與妻子分居後,他和蘭波過上了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並淪落成酒鬼。1873年在與蘭波爭吵時開槍打傷了他,因此被判入獄兩年。
個人作品
他的著作包括:《農神體詩》(1866年)、《美好之歌》(1870年)、《智慧》(1881年)、《過去》(1884年)、《平行》(1889年)。
作品賞析
秋 歌
保羅·魏爾倫
- 秋日裡
- 嗚咽的
- 小提琴
- 單調的
- 憂鬱里
- 慰我心。
- 鐘響時
- 我窒息
- 而驚惕
- 黯回想
- 舊時光
- 我哭泣
- 恍惚間
- 狂風卷
- 我飛離
- 近又遠
- 如一片
- 死葉子。
這首詩表現出一些對黑暗現實的憤懣不平,但更多地表達了對整個世界的絕望。「悲苦」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莫名其妙的東西。生活並不是夢幻,也不象浪漫主義描寫的那樣甜美天真,而是帶有濃重的苦澀味。 魏爾倫專事刻畫孤獨苦悶,與這種內容相應,表現上主張「不要色彩,只要陰影」。我最早接觸他的就是這首最有名的詩—《秋歌》,這首詩以秋聲、秋風、秋葉為「陰影」,渲染了詩人內心的悲切憂傷,原先讀到的譯詩是這樣的:提琴幽咽奏秋聲,淒淒切切萬種情。驚鐘搗心面如灰,往事難忘淚雙垂。秋風起兮心兒碎,魂寂寞兮知有誰?徘徊終日難定棲,落葉飄零東復西! 西方象徵主義先驅、法國詩人波德萊爾認為,世界是殘酷的,詩歌的目的在於發泄「人生苦惱」,他給「美」下的定義是:任何美都會「有不幸在其中」,而「憂鬱」則是「美的最燦爛出色的伴侶」。 我認為這是對《秋歌》下的最好註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