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钟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余钟波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余钟波 (1964年11月 - )男,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2]、中美全球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中心主任[3]。 198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俄亥俄州立大学

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

1992年,获得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水文地质专业硕士学位。

1996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水文和水文地质专业博士学位。

1996至199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被聘为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NLV)地学系教授。

现任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Special Issue on Journal of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等杂志编委和编辑,且为IAH地下水保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Ground Water Protection)委员,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大尺度实验委员会(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ation Committee of AGU)委员。多个学术团体和协会的特聘专家,并多次担任国际学术大会分会的主席和组织者。

职务任免

2021年11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进行了政府间水文计划新一届理事国选举:政府间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河海大学教授余钟波成功当选新一届主席,任期两年。

研究方向

大气-陆面-地表地下水相互作用。

地表-壤中流交互影响、大气-陆面-水文耦合模型构建。

盆地规模的水文数值模拟。

地下水水流模拟。

污染运移模拟。

污染物治理及有关可视化技术以及稀土和放射性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模拟。

主要贡献

大气-地面-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地表-地下水文要素的相互作用,模型建立,盆地规模的水文模拟,地下水水流模拟,污染运移模拟,污染物治理及有关的可视化技术以及此模型对稀土和放射性元素在地下水的迁移模拟的应用。鉴于余钟波博士所建立的水文水资源模型系统的先进性,该模型系统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准备在中国各区域进一步推广,从而增强和提高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以上的研究,迄今,他完成了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环保局、美国宇航局、能源部以及农业部资助的,二十多项多达数百万美元的科研项目。其中获奖项目有6项。

学术介绍

已发表了学术论文近百篇,且大多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America Water Resource Association》和《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等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上。其中SCI和EI检索30多篇。他指导了2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和数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2004年,当选为美国地质协会的 Fellow(Fellow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和UNLV的Barrick学者(杰出科研贡献奖)。同年里,他又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科研基金。而且由他培养的学生也多次获美国地质协会等机构科研奖项。

论文

余钟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陆面水文过程耦合机理与模拟研究, 2010。

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 2010。

滨江复杂河网地区水资源保护理论及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K. C. Wong)科研奖金,中国科学院,2004

杨传国,区域陆面-水文耦合模拟研究与应用,指导老师:余钟波,南京。

鞠琴.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及水循环响应研究,指导老师:余钟波,南京: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调控方法及应用, 2012。

水文全要素实验与模拟预测理论及应用。

主要成果

取得的科研成果为研究变化环境下我国不同气候区的水文水资源问题,提高各种水文过程的预测精度以及拓展气候和水文对人类文明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科技创新成果

分布式水文水资源机理研究。分布式多元水文模型系统 申请人创立了多元水文模型系统(HMS),包括四个子模型:土壤水文模型、地表水文模型、地下水水文模型和地表地下水交互模型,对各模型之间的不相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该系统平台上,考虑降水和下垫面非均匀性的影响,融合多源信息和GIS技术,在产汇流规律、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报误差实时校正技术、洪水预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外顶尖水文杂志"Journal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和"Journal of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

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机理 成功地模拟了河岸蓄水带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河道雨洪过程和傍河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改进河道径流和基流计算方法,发展了一套完整的适合于流域水文模型的自动率定方法;改进了"Levenberg-Marquardt"的算法从而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和精确,研究成果被许多水文模型所采用。同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了"Reduction and Back Substitution-RB"方法分解模拟地下水运移的偏三角形矩阵。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多所科研单位采用。研究结果在"Hydrological Processes"等杂志上发表。

获奖记录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五)。

获2008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五)。

获得2011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二)。

2013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