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珍娣-“子弟兵的好母亲”(华再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子弟兵的好母亲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子弟兵的好母亲》中国当代作家华再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子弟兵的好母亲

她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武宜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前,当农村出现“征兵难”时,她毅然将独生子送到军营。在她的带领下,地方上掀起了“征兵热”,湟里镇成为常州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儿子参军不久,母亲盼来了第一封“军信”,“妈妈,我上部队,你更辛苦了,因为我在家时挑担、锄地等种田的重活不需要你干。可现在爸爸和姐姐要教书,你一人在家里要种好5亩多地,我真担心你的身体吃不消。妈,种不下的话,您就向村干部提出来,推掉一点算了……”看完信后,妈妈赶紧回信:“东儿,只要你在部队好好干,妈妈再苦再累也是甜。田嘛,农民不种地,解放军哪来粮食吃呢?你不必担心妈妈……”果然,她不光种好了自家责任田,相反还把年老体弱的婆婆和刚出嫁的小姑的2亩责任地也接了过来。当时,一个妇道人家,要种好7亩8分8厘地,谈何容易?3年共交粮二万余斤。每年水稻收割后,还种一茬四季青草坪,以增加经济收入。这不,儿子参军期间,家里盖起了三层高楼,却不料闹了个笑话,儿子探亲摸错了大门!儿子看看新楼房,再看看消瘦的母亲,不由得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一定在部队好好干,不辜负您的希望。”不久,儿子在部队被评为“国防勇士”。

每逢“八一”,她知道这是部队最隆重的节日,总要早早向儿子所在连队寄上300元钱,作为连队战士们的节日加餐费。钱虽少,但情谊不小,在当时八十年代300元也不少了。虽然首长一次又一次将钱如数退回,但余珍娣还是一次又一次寄去,最后首长盛情难却,只得收下。团长给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来信,请政府一定要表扬这位母亲。夏天,她牵挂战士们夜间训练被蚊虫咬伤,寄去风油精、清凉油;冬天,她生怕战士们手脚长冻疮,又寄去了冻疮膏、护肤霜。春去秋来,鞋甸手套,她一寄总是81份,这“81”数字中渗透了余珍娣对部队的爱和战士的情。每年春节前夕,她总要去部队看望战士,在自家责任田里种出来的土特产:花生、瓜子、年糕、粽子,大包小包,挑上一担上部队,给战士们分享。叫她妈妈的不只是儿子华国栋,一声声亲妮的“妈妈!妈妈!”是全连战士的心声。儿子退伍那年的“八一”,她与丈夫、女儿自编自演了一台具有浓郁家乡风味的文娱节目,去部队慰问演出,《见了你们格外亲》、《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一个个节目都安抚着战士们的心,特别是当余珍娣与儿子华国栋对唱的一曲《两地书,母子情》时,激动了全连战士们。团长江俊上前握着余珍娣的手感激地说:“你真不愧是子弟兵的好母亲。”

现在儿子虽然退伍了,但余珍娣关心国防的热情不退。为了使军人在部队安心工作,余珍娣与丈夫一道在家乡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军属联谊会”,专门为烈军属排忧解难,让军属自强自立,互相帮助。武宜村第l7村民小组郭巧娣的儿子去当兵后,使原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余珍娣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上门沟通,并手把手地教郭巧娣种草坪,使郭巧娣摆脱了贫困。安北村许水刚去海南岛参军后,其母始终不放心,整日在家瞎猜想,心惊肉跳怕打仗,结果生病躺在床。当余珍娣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到许家,头靠头地做许母的思想工作,将自己儿子去部队后的亲身经历讲给许永刚的母亲听,结果是将心比心,打消了许母的顾虑。安北村军属董伟军家,3.8亩麦子收割在田里,突然刮起了阵风,眼看就要下雨,怎么办?军属董大伯急得在田埂上直跺脚。余珍娣了解情况后,带领军属联谊会人员火速支援,终于在雨前抢收完毕。战士万锡军在部队干了8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疏忽了个人问题,28岁尚未谈恋爱。看到同龄人都抱上小孩了,心急如焚地来信请余珍娣帮助物色对象。这时正巧的有一个姑娘叫巢红霞也来信请余珍娣物色一个军人作为终身伴侣。巢红霞来信说:“小时候的理想是参军,长大后却未能实现,现在的理想是当一名军嫂,终生为军人服务”。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经过余珍娣这位特殊“红娘”的牵线,两位有情人喜结鸳鸯。

自“军属联谊会”成立后,已为30多个光荣人家及20多名战士解决了这样和那样的具体问题,受到了广大烈、军属家庭和军人的赞扬和欢迎。[1]

作者简介

华再清,81岁,江苏常州市武进区人,被评为常州市武进区“十佳双拥”信息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