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志远」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何志远(1912年6月--1992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10月加入中…”)
 
Mm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何志远(1912年6月--1992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 何志远'''(1912年6月--1992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12年6月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31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 简介==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何志远 
 +
| 图像    =
 +
[[File:T01838a38c2ce717693.jpg|缩略图|何志远]][http://p3.so.qhimgs1.com/bdr/527__/t01838a38c2ce717693.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4%BD%95%E5%BF%97%E8%BF%9C&correct=%E4%BD%95%E5%BF%97%E8%BF%9C&cmsid=81ff4a6f2d5e44c64e6a525457778f67&cmran=0&cmras=0&cn=0&gn=0&kn=0#id=ad9314f784a658ffd9f51ef3b7250188&itemindex=0&currsn=0&jdx=10&gsrc=1&fsn=60&multiple=0&dataindex=10&prevsn=0 来自360网]]]
 +
| 图像说明 =     
 +
| 出生日期 = 1912年6月
 +
| 出生地点 =  湖南省浏阳县张坊乡 
 +
| 逝世日期 = 1992年9月11日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职业    = 军人     
 +
| 知名于  =    <br>
 +
}} 
 +
== 人物生平==
 +
何志远先后担任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五团特务连战士、班长、排长、瑞金卫戍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等职。
 +
1933年春,何志远调任赣南军区独立第三师三团政治委员兼东北分区特派员,中共县委书记等职,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年底,调任福建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何志远留在闽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闽南中共区委书记、代县委书记、岩连宁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参加了闽西地区历次反“围剿”作战。
 +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调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三营副队长。1940年3月,任第三支队第五团政治处副主任。7月,调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团政治处主任兼皖中军区无为县总队副队长。先后转战于皖南、皖东地区,经历“皖南事变”,参加了这一地区的反“扫荡”和反顽斗争。
 +
1941年1月起,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南西路保安司令部第七师五十团政治处主任、沿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兼中共桐东县委书记,沿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
1945年7月,调任新四军第七师含和支队政治委员兼含和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含和地委书记,为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这一带抗日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战略方针,1946年6月,含和支队奉命编人华东野战军。何志远随军北上,参加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工作,任该军第二十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
1947年3月,何志远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
 +
1958年6月毛泽东接见[[何志远]](左二)
 +
1958年6月毛泽东接见何志远(左二)
 +
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济南战役,经过激战,共歼敌10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七十五师在该役中打得勇敢、主动,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受到军党委的表彰。
 +
新中国成立后,何志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此后,他相继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
1955年9月,何志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
1981年6月,任济南军区顾问,1982年离职休养。
 +
1992年9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9/12099534.html  何志远,人民网] </ref>
 +
== 人物秩事==
 +
出生贫困,参加革命
 +
何志远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坊乡,家中十分贫困,后来还是靠着祖母砍柴、烧纸叉赚钱,才供他上了半年私塾。到了8岁时,又上过一年小学,很快家里条件实在支撑不下去了,9岁的何志远就和祖母一起砍柴,干起了体力活。
 +
在一个小学同学的介绍下,何志远跟着一位木匠师傅学起手艺。师
 +
1941年与赵亚在安徽无为县结婚
 +
1941年与赵亚在安徽无为县结婚
 +
傅是个很神秘的人,平时总在巫庙里干活,巫庙是团总驻地,他常常去开会。后来才知道师傅是区总工会的负责人,从他那何志远听了不少新鲜的道理,逐渐开了窍。这样一起干了半年多活,师傅突然就不见了,这才听说他原来是共产党员。
 +
说来,何志远和共产党有缘分。师傅走了,已经“开窍”的何志远为了维持生计,只得跟着另一个木匠师傅继续干活。不久家乡开始闹革命,有个同行师兄经常到湖南浏阳和江西万载交界的地方去,那地方闹革命早,他接触了些干革命的人,回来就经常讲起红军、共产党员怎么好,还秘密组织了农会、青年会等,早就对革命心向往之的何志远也参加了农会,一边做木匠,一边干起了革命。1930年10月何志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党团组织正在扩红,他毫不犹豫地就参军了。
 +
在新兵营训练了一个月,何志远就参加了战斗,初次作战很英勇,战斗也很顺利。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这个新兵就变成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
 +
断筋战斗,猴口夺食
 +
1936年初春,部队来到龙岩、连城交界处,一个叫马池塘的地方。为了打击一下敌人的气焰,我方决定在马池塘前山伏击敌人。
 +
当时,国民党把老百姓全撵到围子里,强迫他们互相监督,不许给共产党送情报。同时在大路小路上站岗巡逻,不许老百姓运送粮食,想把共产党困死在山上。敌人自鸣得意时,还不知道早就有人来送情报了,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好好打一仗。
 +
国民党的先头部队出现了,只见他们一个个歪戴着帽子,哼着小曲。突然,一阵爆炸声,敌人吓得抱头鼠窜。这时,战士们都从草丛间冲出来了。
 +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我方以2个排的兵力,全歼敌人1个营,营长当场被击毙,还缴获了一百多支枪。这次战斗中,何志远双腿都负伤了,右腿的筋都被打断了,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
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到村子里,天亮就要出发。没办法,只好把何志远和
 +
另外两个伤员集中起来送到山上,留下一个卫生员,一个通信员,让他们先养好伤再追上部队。走时同志们留下了所有的米,还帮忙砍竹子盖了个竹篷。
 +
药很快用完了,何志远的腿伤已经溃烂了,只能咬牙坚持。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白天不敢煮饭,只能吃生米,后来连米也吃完了,还好有刚冒土的竹笋,大家天天挖来吃才没饿死。
 +
一天,小卫生员气喘吁吁地跑进竹篷,“猴,猴……”大家往外一看,灰蓬蓬的猴围着竹林站了一片,它们也来挖笋。大家拿着棍子赶了好久才把猴子赶走,事后大家都笑着说:“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时,说咱们曾和猴子争吃的,一定会把人笑死。”
 +
在这种缺食少药、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家仍保持乐观,互相鼓励,比赛谁的伤好得快。住了两三个月后,脚一跛一跛能走了,何志远便拄着棍子上路了。
 +
皖南历险,撤离东流
 +
何志远的夫人赵亚曾在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政治处下属的民运队工作,当时政治处的副主任正是何志远。工作中,两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不久就遭遇了皖南事变。
 +
本来新四军计划夜间偷渡长江。五团奉命筹集船只,选择渡口,做好掩护大部队北渡的准备工作。这时,国民党有意把新四军渡江北上的消息散播了出去,致使日军加紧了对长江的封锁。部队只能南下茂林。
 +
结果“皖南事变”爆发,全团在茂林附近,遭到国民党伏击。7日晚上,叶挺军长来到五团,命令他们往泾县方向突围,同时阻击国民党第七十九师,掩护军部和大部队向北突围,无论如何要在高岭坚守三天。
 +
部队到达高岭时,国民党一个营已先期占领了高岭。因为两边服装相同,大家假装是国民党部队来换防,趁其不备,消灭了敌人。因地形有利,我方只付出了极少的伤亡代价,不但完成了叶军长要求坚守三天的任务,消灭了敌人,还缴获不少枪支弹药。高岭三天的阻击任务完成后,大家以为军部已顺利突破泾县北撤,决定追赶军部,一路行军,没想军部突围不顺。
 +
叶挺军长见五团建制完整、齐整满员到来,非常高兴,派民运队员想方设法和群众买了些粮食,还忍痛杀掉团首长的马,让大家吃了顿饱饭,接着部队就上了东流山。
 +
10日五团赶到东流山接替军教导总队,坚守东流山掩护军部突围。战士们在数倍于我的敌人面前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我方伤亡惨重,6个营级指挥员2个牺牲3个负伤,牺牲的将士越来越多,坚持到12日黄昏已是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有的战士同冲上来的敌人肉搏壮烈牺牲,有的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战斗异常惨烈,团长政委参谋长都负伤转移。五团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这时全团只剩下不到百人,何志远站出来,向大家宣布,全团由他负责坚守阵地。天黑后枪声停了,两边都不打了,何志远趁天黑敌人停止进攻带领大家包括部分非战斗人员撤下了东流山。
 +
晚上上级传来叶军长各自为战、分散突围的命令。大家分头跑很快就分散了。国民党部队搜山时,赵亚骑在山崖边的一棵横倒的树上,因而没被发现。
 +
赵亚又在山上转了几天,才和何志远遇上,这时他右胸负伤已不能提枪。何志远告诉她,自己在敌人搜山时被发现了。敌人摸到他身上有钱,问他是什么人?其实这些钱是干部负责保存的公款,何志远灵机一动说自己是军需。两个兵把钱搜走了,其中有个恰好是湖南人,于是何志远和他攀起老乡:“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老乡更是如此。这些钱你拿去逃个生路,大家各自方便吧。”那个湖南兵可能良心发现,不但放了何志远,临走还丢下一些钱说:“给你做盘缠 。”
 +
反对溺爱,勤俭克己
 +
战争年代,铁骨铮铮的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关键时刻总是挑起重任,保护好战友。到了和平年代,他仍然对战士们十分关怀体贴。他下去检查工作时,有个习惯,总是抽空到宿舍转一转,看看住得挤不挤,卫生条件好不好,生活情形怎么样。
 +
何志远总是想尽办法为别人提供方便。下属和他一起去开会,他总是亲切地邀请大家:“咱们一道坐车走吧!”五六个人挤一辆车是常有的事,但他总是乐呵呵的。
 +
但何志远却不允许家属享受一点特权,他反对溺爱孩子,不允许孩子们坐小汽车,看戏时也不许享特权坐到前排。他在医院养病的时候,孩子们去看望他,他总是问,你们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回答,坐公共汽车来的,他就会很高兴地说:“这样做就对了!”
 +
有一次,何志远下班回来,看到家里来了一位40多岁、农民打扮的客人,仔细一认,原来是1948年给他当警卫员的小徐,高兴得不得了。小徐告诉他,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自己就回到沂蒙山区老家,这次到济南办事,特意来看望老首长,顺便想请老首长托人帮忙买辆自行车。
 +
何志远诚恳地说:“自行车目前还是计划供应商品,我可不能徇私破坏国家规定啊。”但看到小徐失望的表情,他沉思了一下:“这样吧,我家二闺女参军后,她那辆自行车没人骑,就送给你吧。”何志远让人把车送到车铺仔细检修了一遍,考虑到山区骑车车胎容易磨损,又让把内外胎全换上新的,再送给了小徐。
 +
思想开明,婚姻自由
 +
和别人家的爸爸不同,何志远在对待子女的婚姻问题上,最反对“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他支持和鼓励女儿和普通农民的儿子结婚,并嘱咐她们休假时就去婆家住一住,看看农民是怎样生活的。
 +
何志远的大女儿何向阳,出生在安徽农村,生下才三天就托付给当地一户农民,这家人历经艰辛才把小向阳养活下来,1950年又把她送到了何志远身边。
 +
何向阳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何志远家里当保姆的徐大嫂见她人品好,又不像普通高干子女那样娇气,就想把她介绍给家住农村、在部队当基层干部的一个本家堂侄。何志远听说后,丝毫不反对,还连连称好:“孩子是农民养大的,现在给农民当儿媳妇,这是‘还祖归宗’呀。”
 +
后来,何向阳和徐大嫂堂侄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小两口要到婆家结婚了。何志远再三叮嘱女儿,不许摆干部子女的架子。女儿牢记父亲的话,在农村刚结婚,就扛着锄头下地,乡邻们都直夸奖:“政委家闺女和俺贴心着呢!”
 +
== 参考文献 ==
 +
 
 +
[[Category:中國大陸軍政人物‎]]

於 2020年1月7日 (二) 21:31 的最新修訂

何志遠(1912年6月--1992年9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912年6月出生於湖南瀏陽。193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2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濟南軍區人民武裝動員部部長,山東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濟南軍區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中國共產黨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簡介

何志遠
何志遠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912年6月
湖南省瀏陽縣張坊鄉
逝世 1992年9月11日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職業 軍人

人物生平

何志遠先後擔任紅七軍第十九師五十五團特務連戰士、班長、排長、瑞金衛戍司令部警衛連政治指導員等職。 1933年春,何志遠調任贛南軍區獨立第三師三團政治委員兼東北分區特派員,中共縣委書記等職,參加過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年底,調任福建軍區政治部宣傳隊隊長。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何志遠留在閩南地區堅持游擊戰爭,曾任閩南中共區委書記、代縣委書記、岩連寧中心縣委書記等職。參加了閩西地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月,調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團三營副隊長。1940年3月,任第三支隊第五團政治處副主任。7月,調任新四軍第七師十九旅五十團政治處主任兼皖中軍區無為縣總隊副隊長。先後轉戰於皖南、皖東地區,經歷「皖南事變」,參加了這一地區的反「掃蕩」和反頑鬥爭。 1941年1月起,先後擔任新四軍江南西路保安司令部第七師五十團政治處主任、沿江獨立團政治處主任兼中共桐東縣委書記,沿江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等職。 1945年7月,調任新四軍第七師含和支隊政治委員兼含和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含和地委書記,為皖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這一帶抗日鬥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根據黨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重要戰略方針,1946年6月,含和支隊奉命編人華東野戰軍。何志遠隨軍北上,參加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工作,任該軍第二十一旅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3月,何志遠任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第二十一師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 1958年6月毛澤東接見何志遠(左二) 1958年6月毛澤東接見何志遠(左二) 軍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濟南戰役,經過激戰,共殲敵10萬餘人,生俘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這一戰役的勝利,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的步伐。七十五師在該役中打得勇敢、主動,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軍黨委的表彰。 新中國成立後,何志遠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此後,他相繼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政治委員、濟南軍區人民武裝動員部部長、山東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9月,何志遠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1年6月,任濟南軍區顧問,1982年離職休養。 1992年9月1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濟南逝世。[1]

人物秩事

出生貧困,參加革命 何志遠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張坊鄉,家中十分貧困,後來還是靠着祖母砍柴、燒紙叉賺錢,才供他上了半年私塾。到了8歲時,又上過一年小學,很快家裡條件實在支撐不下去了,9歲的何志遠就和祖母一起砍柴,干起了體力活。 在一個小學同學的介紹下,何志遠跟着一位木匠師傅學起手藝。師 1941年與趙亞在安徽無為縣結婚 1941年與趙亞在安徽無為縣結婚 傅是個很神秘的人,平時總在巫廟裡幹活,巫廟是團總駐地,他常常去開會。後來才知道師傅是區總工會的負責人,從他那何志遠聽了不少新鮮的道理,逐漸開了竅。這樣一起幹了半年多活,師傅突然就不見了,這才聽說他原來是共產黨員。 說來,何志遠和共產黨有緣分。師傅走了,已經「開竅」的何志遠為了維持生計,只得跟着另一個木匠師傅繼續幹活。不久家鄉開始鬧革命,有個同行師兄經常到湖南瀏陽和江西萬載交界的地方去,那地方鬧革命早,他接觸了些幹革命的人,回來就經常講起紅軍、共產黨員怎麼好,還秘密組織了農會、青年會等,早就對革命心嚮往之的何志遠也參加了農會,一邊做木匠,一邊干起了革命。1930年10月何志遠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當時黨團組織正在擴紅,他毫不猶豫地就參軍了。 在新兵營訓練了一個月,何志遠就參加了戰鬥,初次作戰很英勇,戰鬥也很順利。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這個新兵就變成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了。 斷筋戰鬥,猴口奪食 1936年初春,部隊來到龍巖、連城交界處,一個叫馬池塘的地方。為了打擊一下敵人的氣焰,我方決定在馬池塘前山伏擊敵人。 當時,國民黨把老百姓全攆到圍子裡,強迫他們互相監督,不許給共產黨送情報。同時在大路小路上站崗巡邏,不許老百姓運送糧食,想把共產黨困死在山上。敵人自鳴得意時,還不知道早就有人來送情報了,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好好打一仗。 國民黨的先頭部隊出現了,只見他們一個個歪戴着帽子,哼着小曲。突然,一陣爆炸聲,敵人嚇得抱頭鼠竄。這時,戰士們都從草叢間衝出來了。 戰鬥進行得很順利,我方以2個排的兵力,全殲敵人1個營,營長當場被擊斃,還繳獲了一百多支槍。這次戰鬥中,何志遠雙腿都負傷了,右腿的筋都被打斷了,但他還是咬牙堅持。 戰鬥結束後,部隊撤到村子裡,天亮就要出發。沒辦法,只好把何志遠和 另外兩個傷員集中起來送到山上,留下一個衛生員,一個通信員,讓他們先養好傷再追上部隊。走時同志們留下了所有的米,還幫忙砍竹子蓋了個竹篷。 藥很快用完了,何志遠的腿傷已經潰爛了,只能咬牙堅持。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們白天不敢煮飯,只能吃生米,後來連米也吃完了,還好有剛冒土的竹筍,大家天天挖來吃才沒餓死。 一天,小衛生員氣喘吁吁地跑進竹篷,「猴,猴……」大家往外一看,灰蓬蓬的猴圍着竹林站了一片,它們也來挖筍。大家拿着棍子趕了好久才把猴子趕走,事後大家都笑着說:「將來到了共產主義社會時,說咱們曾和猴子爭吃的,一定會把人笑死。」 在這種缺食少藥、生死攸關的時刻,大家仍保持樂觀,互相鼓勵,比賽誰的傷好得快。住了兩三個月後,腳一跛一跛能走了,何志遠便拄着棍子上路了。 皖南歷險,撤離東流 何志遠的夫人趙亞曾在新四軍三支隊五團政治處下屬的民運隊工作,當時政治處的副主任正是何志遠。工作中,兩人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但不久就遭遇了皖南事變。 本來新四軍計劃夜間偷渡長江。五團奉命籌集船隻,選擇渡口,做好掩護大部隊北渡的準備工作。這時,國民黨有意把新四軍渡江北上的消息散播了出去,致使日軍加緊了對長江的封鎖。部隊只能南下茂林。 結果「皖南事變」爆發,全團在茂林附近,遭到國民黨伏擊。7日晚上,葉挺軍長來到五團,命令他們往涇縣方向突圍,同時阻擊國民黨第七十九師,掩護軍部和大部隊向北突圍,無論如何要在高嶺堅守三天。 部隊到達高嶺時,國民黨一個營已先期占領了高嶺。因為兩邊服裝相同,大家假裝是國民黨部隊來換防,趁其不備,消滅了敵人。因地形有利,我方只付出了極少的傷亡代價,不但完成了葉軍長要求堅守三天的任務,消滅了敵人,還繳獲不少槍支彈藥。高嶺三天的阻擊任務完成後,大家以為軍部已順利突破涇縣北撤,決定追趕軍部,一路行軍,沒想軍部突圍不順。 葉挺軍長見五團建制完整、齊整滿員到來,非常高興,派民運隊員想方設法和群眾買了些糧食,還忍痛殺掉團首長的馬,讓大家吃了頓飽飯,接着部隊就上了東流山。 10日五團趕到東流山接替軍教導總隊,堅守東流山掩護軍部突圍。戰士們在數倍於我的敵人面前英勇反擊,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但我方傷亡慘重,6個營級指揮員2個犧牲3個負傷,犧牲的將士越來越多,堅持到12日黃昏已是寡不敵眾彈盡糧絕,有的戰士同衝上來的敵人肉搏壯烈犧牲,有的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戰鬥異常慘烈,團長政委參謀長都負傷轉移。五團大部分戰士都犧牲了。這時全團只剩下不到百人,何志遠站出來,向大家宣布,全團由他負責堅守陣地。天黑後槍聲停了,兩邊都不打了,何志遠趁天黑敵人停止進攻帶領大家包括部分非戰鬥人員撤下了東流山。 晚上上級傳來葉軍長各自為戰、分散突圍的命令。大家分頭跑很快就分散了。國民黨部隊搜山時,趙亞騎在山崖邊的一棵橫倒的樹上,因而沒被發現。 趙亞又在山上轉了幾天,才和何志遠遇上,這時他右胸負傷已不能提槍。何志遠告訴她,自己在敵人搜山時被發現了。敵人摸到他身上有錢,問他是什麼人?其實這些錢是幹部負責保存的公款,何志遠靈機一動說自己是軍需。兩個兵把錢搜走了,其中有個恰好是湖南人,於是何志遠和他攀起老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老鄉更是如此。這些錢你拿去逃個生路,大家各自方便吧。」那個湖南兵可能良心發現,不但放了何志遠,臨走還丟下一些錢說:「給你做盤纏 。」 反對溺愛,勤儉克己 戰爭年代,鐵骨錚錚的將軍,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關鍵時刻總是挑起重任,保護好戰友。到了和平年代,他仍然對戰士們十分關懷體貼。他下去檢查工作時,有個習慣,總是抽空到宿舍轉一轉,看看住得擠不擠,衛生條件好不好,生活情形怎麼樣。 何志遠總是想盡辦法為別人提供方便。下屬和他一起去開會,他總是親切地邀請大家:「咱們一道坐車走吧!」五六個人擠一輛車是常有的事,但他總是樂呵呵的。 但何志遠卻不允許家屬享受一點特權,他反對溺愛孩子,不允許孩子們坐小汽車,看戲時也不許享特權坐到前排。他在醫院養病的時候,孩子們去看望他,他總是問,你們是怎麼來的,孩子們回答,坐公共汽車來的,他就會很高興地說:「這樣做就對了!」 有一次,何志遠下班回來,看到家裡來了一位40多歲、農民打扮的客人,仔細一認,原來是1948年給他當警衛員的小徐,高興得不得了。小徐告訴他,抗美援朝戰爭結束,自己就回到沂蒙山區老家,這次到濟南辦事,特意來看望老首長,順便想請老首長托人幫忙買輛自行車。 何志遠誠懇地說:「自行車目前還是計劃供應商品,我可不能徇私破壞國家規定啊。」但看到小徐失望的表情,他沉思了一下:「這樣吧,我家二閨女參軍後,她那輛自行車沒人騎,就送給你吧。」何志遠讓人把車送到車鋪仔細檢修了一遍,考慮到山區騎車車胎容易磨損,又讓把內外胎全換上新的,再送給了小徐。 思想開明,婚姻自由 和別人家的爸爸不同,何志遠在對待子女的婚姻問題上,最反對「門當戶對」的舊觀念,他支持和鼓勵女兒和普通農民的兒子結婚,並囑咐她們休假時就去婆家住一住,看看農民是怎樣生活的。 何志遠的大女兒何向陽,出生在安徽農村,生下才三天就託付給當地一戶農民,這家人歷經艱辛才把小向陽養活下來,1950年又把她送到了何志遠身邊。 何向陽大學畢業後,長期在何志遠家裡當保姆的徐大嫂見她人品好,又不像普通高幹子女那樣嬌氣,就想把她介紹給家住農村、在部隊當基層幹部的一個本家堂侄。何志遠聽說後,絲毫不反對,還連連稱好:「孩子是農民養大的,現在給農民當兒媳婦,這是『還祖歸宗』呀。」 後來,何向陽和徐大嫂堂侄談了一段時間戀愛,小兩口要到婆家結婚了。何志遠再三叮囑女兒,不許擺幹部子女的架子。女兒牢記父親的話,在農村剛結婚,就扛着鋤頭下地,鄉鄰們都直誇獎:「政委家閨女和俺貼心着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