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威尔猪笼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伯威尔猪笼草 |
中文学名:伯威尔猪笼草 别称:空气凤梨、气生铁兰、松萝凤梨、老人须 门:被子植物门 纲:真双子叶植物纲 目:石竹目 科:猪笼草科 属:猪笼草属 |
伯威尔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pervillei)是塞舌尔,特别是马埃岛和西卢埃特岛(Silhouette)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花岗岩山山顶部的岩石区 ,海拔350米至750米。其得名于法国植物收藏家奥古斯特·帕威尔(Auguste Pervillé)。最初在1852年其被描述命名为“Nepenthes pervillei”,但后来又因种子形态的特殊,又被归入一个单种属中,并命名为“Anurosperma pervillei”。其种子与之存在着密切近缘关系的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即缺乏其他猪笼草普遍存在的两个木质的“翼”。不过在2010年1月简·斯洛尔的分类系统中,该属被并入猪笼草属中。 [1] 一种学名为“Creutzeria seychellensis”的螨被发现生活于帕威尔猪笼草的捕虫笼中。
形态特征
直立或攀援草本,高0.5-2米。基生叶密集,近无柄,基部半抱茎;叶片披针形,长约10厘米,边缘具睫毛状齿;卷须短于叶片;瓶状体大小不一,长约2-6厘米,狭卵形或近圆柱形,被疏柔毛和星状毛,具2翅,翅缘睫毛状,瓶盖着生处有距2-8条,瓶盖卵形或近圆形,内面密具近圆形的腺体;茎生叶散生,具柄,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25厘米,基部下延,全缘或具睫毛状齿,两面常具紫红色斑点,中脉每侧具纵脉4-8条;卷须约与叶片等长,具瓶状体或否;瓶状体长8-16厘米,被疏毛、分叉毛和星状毛,具纵棱2条,近圆筒形,下部稍扩大,口处收狭或否,口缘宽约0.2-0.4厘米,内壁上半部平滑,下半部密生燕窝状腺体,有距1-2条;瓶盖卵形或长圆形,内面密生近圆形腺体。总状花序长20-50厘米,被长柔毛,与叶对生或顶生;花柄长0.5-1.5厘米;花被片4,红至紫红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背面被柔毛,腹面密被近圆形腺体;雄花:花被片长0.5-0.7厘米,雄蕊柱具花药1轮,稍扭转;雌花:花被片长0.4-0.5厘米;子房椭圆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密被淡黄色柔毛或星状毛。蒴果栗色,长0.5-3厘米,果爿4,狭披针形;种子丝状,长约1.2厘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400米的沼地、路边、山腰和山顶等灌丛中、草地上或林下。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西部、南部。本种能适应多种环境,故分布较广,从亚洲中南半岛至大洋洲北部均有产。
药用功效
猪笼草中药材中的雷公壶原植物为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据载本种药用有清热止咳、利尿和降压之效。
药材形态:干燥的茎叶,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多破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面灰褐色而染有紫润,叶脉清晰,下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休。囊状体多已压扁,顶端连一囊盖;外表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产地:多生于向阳的潮湿地带。分布广东、广西和海南。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蒽醌甙。
性味:甘,凉。
书籍记载
①《陆川本草》:“性寒,味涩。”
②《广东中药》:“淡,平。”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肺润燥,行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黄疸,胃痛,痢疾,水肿,痈肿,虫咬伤。
①《陆川本草》:“消炎,解毒,行水。治水肿,痢疾,疮痈溃疡红肿,虫咬伤,并治跌打。”
②《广东中药》:“清肺部燥火,治咳血。”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治黄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尿路结石,高血压,感冒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烂敷。
参考来源
掉进去就出不来 食肉的猪笼草连老鼠也不会放过